戳穿伪智能生活:九大扯淡智能硬件掏空你的钱包
千龙科技综合报道随着科技不断创新研发,智能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五花八门的智能产品层出不穷,手机、手表、冰箱甚至马桶都先后贴上了智能的标签,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似乎不管什么电子产品,只要加上“智能”二字,立马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由智能手机到智能人工机器,可谓说智能概念很热。但伪智能风也在在互联网产品的风口上捞上了一口。厂商给消费者描绘了一场场的黑客帝国高科技情景,你使用一把装有蓝牙功能的体重称,可以掌握你身体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基 础代谢、水含量等状况;使用智能手环,可以掌握晚上的睡眠质量、运动状况;使用装有传感器的杯子,可以掌握水的温度、水质等……消费者被引导得云里雾里, 花了高价钱买了鸡肋产品甚至不智能产品,制造了一堆又一堆的电子垃圾,形成智能产业的又一泡沫。据了解,智能人机交互在未来智能发展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智能时代的长期目标之一,就是追求智能设备与人的无障碍的贴合交流,从而达到个人化、自主化、自动化的服务目的。安全、健康仍是智能生活焦点,除了引导消费者对伪智能产品要正确对待外,还得正视智能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所谓智能,是一个很泛概念,一说到智能,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影中的机器人,能和人类进行沟通、能独立思考,其实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机器可以不断学习、自我进化,最后形成思考的能力,甚至还可以具备情感。但是这显然只是“智能”这个词在梦想中的丰满形象,在现实中并非如此。现实中智能的标准是不断进化的,比如输入法,最早的输入法只能逐个选字,支持联想功能的输入法就是智能的, 但是和支持记忆用户打字习惯的输入法相比,仅支持联想显然就不够智能了,支持记忆用户打字习惯的输入法也不是终点,用户记忆中的词组可能是错误的,更智能的输入法应该还具备纠错功能,如此一来,智能输入法在不同阶段就有不同的标准,每一代产品都要比前一代更智能,但是又拥有可以变得更智能的空间。
再以电话为例,和单一的固定电话相比,能在不同房间内移动的子母机要智能的多,而可以到户外使用的大哥大又比子母机要智能,但是大哥大只能拨打电话,不能发短信也不能存储电话本,相比之下,早期的功能机就智能的多,随后功能机的功能也更丰富,可以上网、可以听音乐、可以刷机等等,但是和能随时升级、按喜好安装应用的“智能机”相比,又显得不智能了,目前阶段的智能机有高速处理器、有大屏幕、有不断进化的操作系统,这样就足够智能了么?显然不是,目前的智能手机人机交互方式单一,语音、手写等功能实用性不强;各厂商对系统的优化进度不同,不是谁都能随时体验最新的系统;用户想随心所欲控制应用还需要越狱或root,各种应用开机自启、偷跑流量、占用资源,不是每个用户都能应付得来,这样的产品还能称得上智能么?因此在我看来,智能首先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其次智能的前提首先应该是好用,如果所谓的智能让使用变得更加复杂,那它只能算是“伪智能”。对于智能产品而言,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的状态是要让电子产品可以自我学习和进化,可以很好的理解用户的指令,这也是现阶段智能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好的智能产品从便捷、实用又可靠的人机交互开始。此外,智能产品在进化过程中势必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智能手机中病毒、恶意软件偷跑流量花费天价资费、智能眼镜让佩戴者不舒适、智能马桶短路爆炸等等,任何产品的进化肯定都是具有副作用的,关键是靠生产厂家如何把副作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尽量的减小对使用者的伤害,大可不必因为有副作用就畏惧甚至抵制智能产品,你可以和你的手机随意聊天的那一天总会来的。把脉智能硬件:四大病症导致“伪智能”困局
智能不智:
概念炒作大于实际
目前,市场上很多打着“智能牌”家居的产品距离实际意义的智能控制都还有着很大的技术和功能上的差别,可以说还欠缺点“智商”。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些所谓的智能洗衣机,只是通过简单的“电脑控制”辅以智能概念而宣称智能化,其实就是全自动洗衣机的翻版;有的冰箱将成熟的自动调节温度技术说是智能化,其实只是具有自动变频功能冰箱……类似的终端故事还有很多。
而更多的所谓智能单品更是偏离用户的实际需求,加入几个并不成熟的传感器,然后加载一个界面设计并不完善的App,就开始打着颠覆的旗号梦想着逆袭。不能说这是消费误导,但至少可以看到这些智能家居产品似乎代表着创业者的情怀,却不能诠释用户的情怀。这些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家庭,甚至很多产品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电都算不上。缺乏产业链支撑,借助于概念粉饰下的“智能”炒作,无法满足人们真实的使用需求,最终只会危及行业良性进化,无法取得长远发展。
智能低智:
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与上述问题接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智能低智”。按照真正的智慧家庭要求,智能家电应该是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互动”,它们能以自己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语言沟通。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家电设备的智能化似乎还没起步。
目前,很多家电产品连基本的操作设置都不够人性化,就更别提智能化设计了。比如,有些智能化电视,由于操作方法复杂,老人想看电视反倒连电视节目都调不出来。智能家居是一个平台,其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家电,包括门窗、水电设施都可以被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的应用体验,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自定义设置,进行各种各样的智能控制,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做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基于可穿戴设备,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状态自动调节环境,从而使硬件服务于人。我们需要理清的是,“智能”是让生活更方便、简单、舒适,而不是概念或给用户带来复杂。如果智能的结果是增加了操作难度、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样的智能产品究竟是“智能”还是“弱智”呢?
未来家电设备的“智商”需要借助云计算,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并持续提升,最后它们将能像人一样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服务,这才是智慧家庭的基本标准。但是,这个梦想通道目前在很多制造商中并没有打通,或者说概念的构建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的困境是,作为智慧家庭的组成——智能家电行业的一些制造企业,也曾试图给市场提供一个智慧家庭的模板,让智能家电快速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但这些制造企业受制于自身产品线和思维模式的限制,往往无法承担智慧家庭的重任。因此,最快捷的突围路径就是,让智慧家庭通过系统平台企业来实现,就像苹果、微软一样,通过搭建系统平台的革命推动行业升级,让一切智能硬件标准化。
互联不通:
产品出发点是竞争而非需求
很多智能家电企业推出产品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竞争层面,而不是消费者层面。不同品牌、厂家的不同产品都遵循着各自的标准,因此在设计上并不能够做到整体智能,这对于用户而言是种困扰。从智慧家庭的消费需求看,不管是哪个品牌或是怎样的产品,家电设备之间必须实现“互联、互控、互通、互动”,这样才能组成真正的智慧家庭。但目前的状况是,每个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实为“画地为牢”,只关注自己能做什么,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整体需求、真实需求。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电产品,如果它们无法互联互通,最终,每个家庭都会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个“孤岛”,这样也就失去了智能的效应,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智慧家庭智能停留在梦想阶段,而企业就只能在伪智能战略中游离。
智能家电行业需要一个能实现各品牌设备兼容的协调平台,为各品牌产品互联互通互控搭建一个桥梁,保障不同品牌的产品可以无障碍地“对话”,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只有这样,用户才可以根据需要,将软件应用连接到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家电产品上,创造出真正的智慧家庭的全新体验。这也是最近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所推出的平台系统受全球关注的原因所在。
智能无情:
产品人性化设计不足
实际上,智能家电作为智慧家庭的一部分,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使用功能,而更应该体现出智能所带来的人性化、智能化体验。就像一个人,他要求关爱、情感、思想,否则生活就是孤单与苍白的。对于智能家电,无论做传统家电的企业还是近几年兴起的初创企业,都抛出了美妙的智能故事,但实际上却没有企业能够做到家电的人性化。那么,智慧家庭应该如何做到实处呢?
从移动互联网的流行趋势可以看到类似的影子。以微信为例,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共享平台,成为好朋友之间思想、乐趣、情感共享的园地。智能家电的升级方向应该是,做到互联互通互动后,能够读懂、识别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特征,成为用户的生活秘书。
而就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来看,不论是外形、技术、性能,还是App的界面交互操作方式都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暂且不谈由产业链不成熟所制约的智能家居硬件层面的环节,就以App的设计以及基于硬件本身的交互界面设计来看,都缺乏人性化的思考。下面就给大家盘点几种噱头远大于实际作用效果的所谓的“智能”硬件,小心让它们炫丽外表掏空你的钱包哦!NO.1:智能牙刷谁能想到,刷个牙还要装APP,然后连接蓝牙才能开始刷牙。请问这个意义何在,我刷牙对着镜子还不够,对着手机刷牙,画面太美。不光这样,这玩意儿还检测刷牙时间和进度,而且刷得太用力就要警报,太轻也不行。统一时间、进度、力度的刷牙方式,只有机器人能做到。更扯淡的是,刷个牙还要发布个好友排行榜。能不能让人安静地刷牙了?这类牙刷价位一般都在600到1200元之间,这功能配上这价格,只能说是闲的蛋疼。
NO.2智能水杯+智能水杯垫智能水杯,一个APP,一只杯子,打开软件,然后会提醒你几时该喝水了。这杯子要电池,电池只能自带,杯子不能换,换了就没法儿智能了,洗杯子更麻烦,得很小心。真想做到饮水规律?你就得随身带着杯子,手机,电池。简直坑爹,我渴不渴自己还不知道吗?我想喝就喝,为什么喝个水也要管我?咱还能好好喝水吗?发明这杯子的人就是从小作到大的吧。还有智能杯垫,也一个路子,就是能换杯子,槽点也和智能水杯大差不差。
NO3.智能体重秤有人美其名曰减肥神器。这智能秤,还是得要连接APP并开通蓝牙,然后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包括体重、体脂率、水分、骨密度等等。然并卵,有本事减一个给我看看啊。自己称出来的这些信息用处几何?胖子都是懒死的,有这些数据,就一定去减肥了吗?再说,普通公斤称也能秤体重。想减肥的人,天天锻炼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折腾这玩意儿。建议这智能秤往农业上发展吧,一秤大米,有没有镉就清楚了。
NO4.智能运动鞋又是有人借助智能概念来安利自己的产品。这双鞋子可以记录走路步数、看到自己的心率。呵呵,又是一个强迫症人喜欢的产品。走路为什么要看步数,从古至今谁会把今天走了多少步放在嘴边。厂商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功能,简直脑洞大开。有的鞋子还会通过移动端告诉你怎么跑步和走路才是正确的,什么意思,想告诉我走不好会扯到蛋么?还有的开发了个排行榜,和朋友们比比走路步数,走个路都要比步数,研发人员的攀比心是有多强啊。
NO5.智能手环这个产品在智能穿戴界闻名已久。但是我想说,没有这个也照样活。不要和我说打开APP、连接蓝牙,然后可以干嘛干嘛。好吧,它可以给你反馈睡眠质量、饮食情况、锻炼记录、心情记录、睡眠唤醒。呵呵哒,睡不好能让我睡好吗?吃不好能让我吃好吗?没锻炼能强迫我锻炼吗?心情差碍谁事儿了?还有,这么一点轻微震动,你以为真能唤醒熟睡的人吗?一个手环,简直比我妈还关心我。
NO6.智能电动车外形上看,设计出彩些、电频小一些就可以叫智能电动车,接着智能调速、电量精算、动态仪表等几样功能有了就叫真正的智能电动车了。实际上,家里的小毛驴也能搞定这一切。手动调速还能加速减速、智能调速只能匀速;电量有多少小毛驴本来就能看到,精算的意义在哪里;所谓动态仪表就是电量、车速、电压等等数据,这些小毛驴也有。想不到智能产品界圈钱都圈到玩弄大众智商的程度了。
NO7.智能筷子筷子也智能了?很神奇啊!这双筷子可以检验食物品质、饮料和水的PH值、还能分析水果甜度等。爱吃不吃,不吃拉倒。喝了几十年的水,还能怕自己被喝死?我判断水果好不好吃不是靠筷子,而是靠我自己的口感。人各有异,为什么非要统一标准?以后饭前都要每样食物测量一遍,你觉得很有意义么?哎,这筷子价格还要大几百,现在老祖宗流传到的筷子都变成了骗钱工具。
NO8.智能垃圾桶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使用说明。1.装入四节5号电池2.扔垃圾时,必须在垃圾桶的正上方25cm-35cm3.垃圾满后,驱走塑料带扔掉4.该桶不易清洗5.价格至少百元以上传它被开发出来的目的为了环保、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桶内垃圾气味溢出。事实上,装上的电池就是污染源,而谁扔垃圾的姿势能这么标准,之后还是得要人工取出垃圾袋,这和智能沾上什么关系了?还不方便洗,不如10块钱的塑料垃圾桶。研发人员们,请你们高抬贵手,别秀下限了。
NO9.国产特斯拉最后一个,也是最近最热门的一个。游侠怎么了,口口声声说自主研发特斯拉,实际上是山寨的,拿两辆现代轿车修修改改就成了互联网智能尖端产品了。他的创造者——扯淡之王黄修源,从上学开始就不消停,干点什么都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次国产特斯拉,几个PPT,一张嘴,一辆改造车,成就一场大骗局。有意思吗?互联网思维是这样玩的吗?黄修源甚至还说:“有价值的模仿,比无价值的创造要好太多。”那汽车刚发明出来可比马车慢。黄同学,歇歇吧。
APP、智能、互联网,这几个词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相对的,浮躁、急进、功利总脱离不了这个几个词汇。创业不是孩子过家家,不是圈钱,不是骗观众眼泪。还是劝劝诸位,别把泡沫越吹越大,还得认真实现自己的想法。站在风口上的猪,并不是都能飞的。总结:智能硬件绝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和简单。对于互联网公司、传统制造业、年轻的创业团队,不论曾经在哪个领域有多么辉煌的成就,进入智能硬件领域或许都不会收获理想中的美好。其中一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智能技术的实力,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基因,但为了追逐“热点”或是为了给营销做嫁衣,为了让所谓的智能概念饱满而塞进了一堆并非用户所需要的创新。表面的繁荣与用户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圈内热火、圈外冷漠的局面,行业“伪智能”困局由此产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