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发展趋势
智慧化的浪潮正席卷着各行各业,智慧家庭自2014年开始受到市场重视,许多厂商相继进军智慧家庭市场,相关终端产品如雨后春笋,但消费者对其接受度并不高,产品的价格、安保与通信成为消费者对智慧家庭望之却步的原因,究其根本,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与延伸应用是推动智慧家庭发展最主要动力。一、智慧家庭发展现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快速发展,智慧家庭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预测,2015年智慧家庭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智慧家庭产业涉及安保、健康、能源、通信等领域,其跨界特性必然要求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平台、跨应用合作,以推动产业整合,共同促进国家智能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1)以智能手机、家庭网络的崛起,带动智慧家庭快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移动终端,将手机作为家庭联网设备的中控中心也成为现今主流趋势。目前,绝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进行远程监控操作。目前,适合智能家居的主流无线技术分别为电力载波、WIFI、ZigBee和蓝牙4.2LE。传输距离方面,电力载波>WIFI>ZigBee>蓝牙4.2LE;功耗方面,电力载波>WIFI>蓝牙4.2LE>ZigBee;传输速率方面,电力载波>WIFI>ZigBee>蓝牙4.2LE。目前来说,WIFI的优势是应用广泛;ZigBee的优势是低功耗和自组网;电力载波的优势是传输速率;蓝牙的优势组网简单。ZigBee是国际通行的无线通讯技术,它的每个网络端口可以最多接入6.5万多个端口,适合家居、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使用,而蓝牙和Wi-Fi网端只能接入10个端口,显然不能适应家庭需要。并且ZigBee还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优势,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以上。2016年6月16日,蓝牙技术联盟发布了新一代蓝牙标准蓝牙5,输速度上限为2Mbps,是之前4.2LE版本的两倍。它的有效距离是上一版本的4倍,理论上,蓝牙发射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有效工作距离可达300米,对WIFI和ZigBee提出了挑战,但现有蓝牙晶片的处理器运算力不足,迫使芯片商必须发展新芯片,作为物联网应用,还有一小段距离。一种技术要成为行业标准,最关键的是拥有绝大多数的使用者和应用场景。行业标准的最终还是由用户来决定的。WIFI是目前最有可能成为行业标准的无线技术。智能家居以电视为首开始进行各式的智能化,从单纯的屏幕输出变为智能交互平台,并有逐渐成为家中主控显示界面角色的可能,其余家电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也开始出现远程操控,环境感应与沟通界面等功能。但从今年IFA展会欧洲厂商展出的智能家电情况来看,均将冰箱取代电视作为中控,未来趋势还不明朗。但传统家电大厂相继投入资源开发,不论目前市场接受度和现行技术的互通性如何,家电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2)主要发展阻碍目前涉足智慧家庭的厂商非常多,供给端一片繁荣的景象,虽然需求端有百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发展缺步履蹒跚,其中最大的阻碍在于价格过高、安保疑虑和产品互联,究其原因是商业模式不够完善。1、价格过高据Harris调研,88%的受访者表示设备太贵,价格成为智能家居发展的主要绊脚石。据观察,价格是现今消费者是否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的最关键因素,即使产品性能优异,但只要价格超出消费者心中设定的范围,就很难让消费者心动。2、安全疑虑智能的前提一定是安全。根据国外企业安全供应商Veracode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许多“物联网”设备缺少最基础的安全保护,它们可以被黑客远程操控,甚至被用来窃听卧室里的谈话。随着家庭联网能力提升,面对来自网络上大量的恶意攻击,安全成为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产生的另一大疑虑。3、产品互联随着许多厂商布局智能家居市场,各类产品百花齐放,但各家产品的平台和系统也各有不同。消费者购买不同品牌的产品会遇到互联相容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性能变差,或投入时间和成本学习新系统。二、商业模式探索目前,从消费者来说,智能设备还只能用手机代替遥控器,通过APP来控制家电,当然已超出了设备之间的单一控制,实现可自动、可识别。但还未达到智能化的程度,数据需要人来解读,控制还是需要人来控制。企业来看,智能家居的盈利点是硬件、平台还是云服务,商业模式仍不清晰。消费者会受到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吸引而购买相关新产品,但智慧家庭讲究长时间稳定运作,因此产品更换周期势必大幅拉长,对硬件设备厂商并非好消息,唯有靠后续增值服务才有机会让消费者持续付钱贡献营收。目前智慧家庭市场仍处于成长初期,在价格和产品互联方面无明显进展,消费者接受度不高,提升产品的服务,是让消费者买单的关键。京东方MRI持续致力于提供满意的行业资讯,助您全方位解读产业热点,服务于战略决策!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那就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朋友圈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