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助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历史悠久,始建于周朝末年,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自西汉时已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9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强调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的打造有赖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和着力点。
智慧城市代表着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模式,关乎城市的全域、长期、全面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大规模新技术运用,新一代通讯、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大公共平台的城市运营和管理,以及深入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多元应用。对于国家中心城市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以城市宏观战略为方向和基准,实现地区资源优势、补足劣势,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提供支撑,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战略的有力支撑,最大程度地实现投入效用,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对城市前景的最佳投资。
2013年,成都(包括温江、郫县、崇州)入选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成都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机遇,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做好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关系,根据自身与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的优势与差距,制定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投入建设方案,从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在国家战略中承担重要职能。
一、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信息化和知识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发达国家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2004年韩国、日本先后推出U-Korea、U-Japan的国家战略规划,2010年美国提出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应用项目的经济刺激计划,欧盟制定了智慧城市框架,我国台湾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台湾”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计划。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关注行业间的相互作用,如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和水供应等行业;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使之更加互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正通过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互惠共赢。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智慧城市发展的领导者,2010年成立里约运营中心(COR),建立起30多个政府部门的协调运作机制,通过运用传感器、卫星、视频系统和GPS系统,采集交通、天气、照明、电力以及其他参数的实时信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贫民窟的M-PESA移动货币服务,为本地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现金存储空间,从而可以在贫民窟发生火灾等危险事件时,确保居民的资金安全。
中国正走在智慧城市转型的前沿。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智慧城市时代。实际上,众多国内城市已经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截至2011年5月份,中国的一级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详细规划,
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地方中,优先发展民生、城市管理等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占比72.7%,其他地方以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关注重点。
二、智慧城市能在多个方面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对于一个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发展的城市,其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在哪些方面起到支撑和辅助作用?首先,智慧城市建设能充分结合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和对外经济贸易。其次,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利于产业链整合提升和区域发展协同,既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资源集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又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城市群的合作与协同。同时,智慧城市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城市功能保障,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普及技术运用,辅助政府治理决策、促进产业发展、便捷城市生活,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此外,智慧城市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开放创新、高效便捷的产业形态和城市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在以下方面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支撑作用。
(一)智慧城市促进对外开放交流。智慧城市应该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作用,结合“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城市开展合作,实现互联互通、智能智慧化发展的共同愿景,搭建平台,掌握境内外发展情况和资源优势,实现先进能力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引导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实现项目对接,加速全球化发展步伐。
(二)智慧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不仅是振兴经济的重要领域,而且能提升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能力,实现城市再造,增强城市竞争力。智慧城市以居民、企业、政府三大城市主体为服务对象,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全新选择,带来生活方式、企业生产、城市治理的变革,通过全域化、全方位的城市服务体验,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三)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扩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提供新引擎。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知识社会创新为环境,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及社交网络、集成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应用,拓展企业能力、助力企业竞争力,并推动产业的全面升级发展。此外,智慧城市在城市产业的应用能够加快产业链整合,通过将产业链上各类企业整合到区域平台中,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商业互信,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创新模式的涌现,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提升产业效率。
(四)智慧城市营造创新环境。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展开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社会技术的发展,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的创新制造环境,不仅有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知识社会建设,带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等丰富多样的可持续创新,而且能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生态,将城市打造成开放的创新空间。
(五)智慧城市提升民生服务和治理能力。智慧城市在惠民工程中也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通过智慧应用对信息和实体资源的整合能力,智慧城市能在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灾害防治等重大民生类服务中发挥普遍作用,不仅能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还能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危机干预。智慧城市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均等普惠程度,辅助政府决策、危机管理,增强政府治理能力。
(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在智慧城市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紧密结合、共同作用,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促使城市更加智慧、高效的运行。特别体现在交通物流方面。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智慧物流系统整合物流资源,打通货物流通数据,形成大型即时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快捷订购和快速物流送货。
(七)智慧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伴随快速城市化的是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与发展压力,智慧城市提供了应对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紧缺、公共资源不足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式。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实现远程教育、医疗和政府服务,实现生产生活能耗的智能化监控。
三、为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侧重点
对于正积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其智慧城市建设应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打造,结合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内涵,了解城市优势与不足,把握契机、找准定位、明确重点、有的放矢,为城市的长远和高度发展做好支撑。根据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目前,成都在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在国际交往、文化辐射和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需要从产业发展、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在全球和国家的网络体系和产业链条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从而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因此,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首先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尽早着手这些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推广相关智慧应用。
(一)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对外开放与区域协同。在对外开放方面,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立足自身的优良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进入全球经济发展版图。同时,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区域协同与带动,积极携手重庆发挥地区引领作用,以全球视野、国家责任的大格局迎接全球化产业体系发展大变局和新挑战,利用好智慧城市的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群战略更好落实。
(二)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率。“十二五”期间,成都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4个千亿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经开区2个千亿园区,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成都应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合作;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和空间治理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着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通过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和虚拟的互联网网络,提高产业组织和空间组织效率。
(三)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释放创新动力。成都在人口素质、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在创新政策制定和创新空间环境塑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建设经验,众创环境营造方面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已经处于发展前列。“十二五”期间,成都出台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十条政策,打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累计建成孵化器、孵化苗圃、大学科技园、科技楼宇等创新创业载体84家、在孵企业6500家。未来,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致力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动能,用开放数据平台激活城市开放度,提升城市创新和创造力,推动社会技术传播和发展;在城市空间利用上,采用智慧城市应用,便捷各类信息畅通交流,为营造符合创新生态的“硅巷”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四)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成都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航空、公路、铁路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成都正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连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成都各类交通设施还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引导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功能,尤其在国际交流和高水平运输服务上,较之东部众多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成都应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机遇,结合资源优势,实现跨产业的资源整合,探索“枢纽+X”的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枢纽经济潜力,进一步提高成都的交通枢纽等级、提高其运输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组织能力。
(五)发展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另一方面也要从地域文化和发展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文化发展潜力和地域吸引力,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智慧,为成都的发展贡献力量。成都目前已经是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的重要旅行目的地,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要重视和强化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个性化、周到的智慧旅游、智慧会务、智慧文化生活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成都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产出效益。
(六)发挥智慧城市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和治理水平。巨大的人口基数、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和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提供了劳动力供给的保障,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成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其城市治理一方面要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城市发展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对此,成都市政府深入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由“建设型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并提出“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人城市。在公共服务提供和城市治理方面,成都应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作用,着力于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智慧化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居民提供稳定、舒适、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软实力。
(七)以互联网、交通网两网融合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新型支撑体系引导产业与空间的协调发展。“产业—交通—空间协同”是解决城市长远发展问题的重要措施,是成都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必经之路,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发展思路。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交通、空间协同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以互联网和交通网两网融合为基础,发挥多重作用。第一,通过交通体系的互联网化,实现交通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并为物流运输、市民交通服务提供便利。第二,通过多源信息融合,引导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保障城市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巩固和深化城市的中心作用。第三,通过大数据分析引导规划,以交通网络组织好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第四,通过交通、产业、信息资源的充分结合,实现国内外、区域间、城乡间生产要素流通通道,促进对外及国内市场活力,提升地区竞争力。
(八)重新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方协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和能源生态压力下,智慧城市为城市转型带来契机,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难题。不同产业有不同发展规律,产业空间变迁、人口空间移动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有新情况出现,如何分清可能性与确定性,以及如何把握规律是对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挑战。
创新驱动、创新主导是大家共识。但创新带来效益的另一方面是对风险的承受,在发展智慧城市中更是如此。成都在建设智慧城市中,需要对不确定性保持理性认知,应从计划经济思维转化到市场经济思维,将商业模式的探索交给企业,将市场的“不确定”交给市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主导智慧城市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则通过政策、规范和宏观规划做好引导,通过法治保障安全秩序。
(来源:《先锋》 作者: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博士、教授、高级规划师)
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圈子!
一个圈子干不过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干不过一个趋势!
抱团打天下,齐力可断金!
在“互联网 ”刮起的时代浪潮下,社会结构重组与产业转型升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跟上时代步伐,紧握科技脉搏,实现企业结构升级,资源优化配置,是每个团队都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作为中国最具有品牌号响力和公信力的智慧城市联盟平台,我们苦心孤诣,打造最好的舞台;我们不懈努力,为迎接更多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优势互补,并肩同行。
这里有优秀的团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你,还在等什么!!!
智慧城市联盟正乘着“互联网 ”的大趋势,为您打造一个顺势而为的大平台!
我们有专家,
我们有资金,
我们有技术,
我们有项目,
我们有人脉,
我们有市场,
我们有圈子,
我们有平台!
我们需要你!正如你需要我们一样!!
来吧!我们等着您!!
-----------------------------------------
河南省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委员会是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的下属机构,致力于河南省智慧城市事业的发展。本会是由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从事智慧城市行业相关的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体。欢迎来电咨询:18003868389
----------------------------------------
长按二维码关注“智城市慧生活”订阅号,每天与您分享行业资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