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远 发表于 2018-3-31 13:24:20

九大手机厂商共建“快应用”平台 围剿微信小程序

  近日,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中国叫得上名字的安卓手机制造商们好像突然停止了手机销售的争夺,准备在应用分发上面联起手来,搞一个大动作。  根据小米、魅族、vivo等方面的官宣消息,3月20日,9大主流手机厂商将共同启动「快应用」标准,打造移动应用新生态,目标直指急速扩张中的微信小程序。  快应用是什么?  继2017年小米推出「直达服务」、魅族推出「快捷应用」、金立推出「秒开应用」之后,如今,手机厂商将基于安卓生态合力进击,试图重新拿回应用分发上的主导权。  而整个小程序生态历经一整年风风雨雨,2018年势必迎来全面爆发。作为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小程序的趋势日趋明朗化,竞争也在急剧激烈化。战线从手机QQ、QQ浏览器、支付宝、手机淘宝,再拉到了谷歌的Instant App,微软的PWA、Face book的React Native。  此外,行业还一度盛传今日头条或将发力小程序,百度类似直达号的轻型应用也可能曲线回归,一场围绕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战役已经全面打响。  而快应用是九大手机厂商基于硬件平台共同推出的新型应用生态。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  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快应用框架深度集成进各厂商手机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服务的转化效率,同时支持生成桌面图标等留存能力。  开发方面,快应用标准和平台,最大化降低了开发者的开发和推广成本,开发者可一站式接入实现跨厂商终端运行。  快应用有什么用?  在公众号「小米开放平台」当天的推送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段落:  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TML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  这个说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些都是微信小程序的卖点:同样使用前端技术栈,同样具备HTML5与Native App的双重优势,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和快应用,也皆可以「即点即用」。  回过头看看同样拥有这些卖点的支付宝小程序吧。对比微信与支付宝两个小程序平台的开发文档,除了一些特定接口因业务需要而有所差异之外,二者的接口、组件相似度极高;实际上手中,开发者也完全可以做到将小程序几乎零成本地从微信移植到支付宝。  小编认为,虽然目前详细的开发文档尚未流出,但同样使用前端技术的快应用,没有理由自己再建立一套开发标准,否则在标准、开发者培训以及技术栈构建上都会出现较大问题,大大削弱快应用平台的竞争力。  因此,快应用极有可能与支付宝一样,使用与微信小程序看齐的开发标准,尽最大可能,降低开发者的开发门槛,进一步吸引更多小程序,特别是微信小程序,移植到快应用平台。  微信和手机厂商,谁能抢占手机桌面?  实际上,9大具有广泛的硬件销售竞争关系的手机厂商能够合推快应用标准,首先得益于此前已经建立的联盟关系。  早在2014年8月1日,国内一线手机制造商就曾经成立了一个叫「硬核联盟」的组织,又称「安卓智能手机生态系统联盟」,由玩咖传媒联手当时的6大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  「硬核联盟」施行商务共享,一家可以代表联盟共同谈判,提高CP的分发及渠道效率,通过一个接口实现与多个手机厂商的合作。主要针对优秀的游戏和应用产品,进行众推或者联合首发。而此次的标准仍然由「硬核联盟」所推动,从而让手机厂商具有行动一致,以及平台化分发的基础。  随着小程序的强势崛起,事实上,小米和魅族等之所以急于上线各自的轻型应用,不仅在于微信在自有的App内部搭建了完整的互联网应用生态,也因为微信利用安卓的系统规则,将小程序直接触达到了手机桌面。  「快应用」的推出,看似是手机厂商的底层革命,实际上却是针对微信已经反攻到了手机桌面端的被动应对。  手机桌面小程序「快捷方式」的意义,对于微信而言,已经不只是便于用户使用的入口,也在最大程度上延伸了微信的触角,每一个布置在手机桌面的小程序,都会是用户快速回到微信的入口,换言之,每个小程序不是在消耗微信流量,而是在为微信引流。利用手机桌面,微信已经在这种导流与回流当中,形成了非常稳定的闭环关系。  而手机厂商为此不仅失去了应用分发的价值,也被截断了预装和广告营销的红利。为此,手机厂商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重构应用分发机制。这就成为「快应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看来,用户体验上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快应用和小程序如何在手机桌面共存?会不会在桌面端出现两个图标,由此对用户造成干扰?  场景化流量大于搜索,「快应用」如何逆袭?  的确,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要求用户安装、注册相应App才能使用。快应用则不需要,只需拥有一台支持快应用标准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换,只需要升级、更换系统固件),就能使用快应用,而且,快应用还能直接从系统桌面直接启动。  这使得用户使用快应用的成本与使用路径,要比使用小程序短得多。同时,由于减少了微信、支付宝这层中间媒介,改为由系统直接运行快应用,理论上快应用的性能运行表现,一定是优于小程序平台的。  不过,尽管如此,但快应用要想推广开来仍然充满挑战。  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应用本身,而是用户对应用分发不可逆转的习惯趋势。  微信所形成的巨大流量场效应被谈及最多,这是手机应用商店所无法达到的指数级体量差距。但这却并非最主要的,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厂商的另一撒手锏,也就是桌面端的直达搜索功能可能也没办法达到预期。  一直以来,微信小程序为何会弱化搜索,却打通了近50个入口?其实是因为微信已经看准了接下来应用分发的核心趋势,不是搜索,而是场景化分发。  微信颠覆了应用分发的基本逻辑。如果说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分发规律是搜索,依赖用户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应用;那么下半场的分发规律就是场景化体验。所以,轻应用还是「重应用」的问题是第二位的,首要问题是用户除了记忆一些头部应用之外,大量应用会在偶遇之中用完即走,这是手机应用极大丰富以后,不可违逆的用户习惯。  而在目前看来,真正的场景化其实只存在于微信、支付宝等头部应用。作为社交应用的微信、交易工具的支付宝,它们的小程序平台自然会提供带有平台特色的接口,例如,微信小程序的分享群聊功能、支付宝的读取芝麻信用分等功能,以及两个小程序平台都拥有的支付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快应用天生所缺乏的。  布局线下,「小程序码」是否还有一战?  如果说,线上缺乏场景,那么在线下,快应用能否扳回一城呢。  事实上,短期来看,小程序和快应用的争夺集中在线上,但未来真正的战场却在线下。这从微信小程序今年的发力重点也可以看出端倪。  如今,微信通过整合小程序、微信支付、扫码和卡包等能力,已经将小程序广布到大街小巷、酒店商超、医院机场等各个角落,小程序并不只是一个线上应用,而是变成了OMO(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连接器。  相比较线上,线下其实有更多的服务与应用的场景,而线下直接触达用户的方式就是「码」,无论是微信的二维码、小程序码,还是支付宝的二维码,都成为了直接入口。  相比较微信和支付宝,其实手机厂商所沉淀的线下商户以及拓展线下商业的能力更不可小觑。特别是众多手机厂商共同发力,可以迅速完成大量的快应用的物料落地,而一旦形成了用户触达,用户会选择哪种「码」进行扫描就可能充满变数。  然而,尽管手机厂商的地推能力是强项所在,但如果要想真正服务线下,快应用形态又会显得太轻了一些,毕竟小程序里面所包含的将不只是应用体验那么简单,而是充满整合多能力的一个功能信息集,而即将上线的快应用,是否能够支持支付、扫码、用户数据、LBS、广告投放等功能,仍然无法得知。  此外,就线下而言,调取扫码功能与用户扫码习惯也会是微信小程序的关键优势,特别是当微信和支付宝已经牢牢占据用户心智之后,要想再挤进来一个「码」的位置也不太大。  而最后,推进现在,也非常考验快应用标准联盟的凝聚力和决心。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如果只是想在线上构建一种纯粹的轻量化的应用体验,那么机会实在不多;但如果想在线上线下全面开战,就必须把推进「快应用」的决心和战略意志,放到和销售手机设备一样的高度上来。




3月20日,华为、小米、OPPO、vivo等九大手机厂商共同发布“快应用”标准,并宣布共建“快应用”平台。

  据介绍,“快应用”具有“免安装、免存储、一键直达、更新直接推送”四大体验优势,“快应用”将使用户通过手机更容易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服务。

  与微信小程序类似,快应用亦属“轻应用”范畴,而此番九大手机品牌合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场硬件商抱团取暖,与软件APP微信抗衡,以挽回预装软件市场的份额。

  “快应用不是WAPI,只要手机厂商统一安装就万事大吉。快应用是平台,需要吸引APP厂商支持,意味着需要很大的市场推广及宣传费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手机品牌商之间利益诉求不同,因此所形成的联盟关系较为松散,难以抗衡腾讯。

  剑指微信

  据了解,在手机系统操作界面下,用户不用下载安装,就能实现APP的即点即用。用户可以通过安卓手机的多种入口使用快应用,比如在搜索栏输入想要使用的手机应用名称,之后点开带有“秒开”字样的快应用便可使用操作。例如,在手机搜索栏输入“饿了么”,页面将显示搜索结果,点击带有“秒开”标记的“饿了么”应用便可直接进入。

  至于推出快应用的原因,华为方面回复本报记者称,手机厂商看到了目前移动端用户和开发者的痛点,网页缺失很多接口,导致了服务功能无法做到完备,用户性能体验也较差。对于应用而言,一次性下发的特点导致下载安装的等待时间过长,占手机空间较大,使用频率较低。

  “即时应用生态发展联盟是由九大主流手机厂商联合发起,通过统一标准让开发者低成本接入,共建快应用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华为方面表示,快应用在研发接口、场景接入、服务能力和接入方式上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硬件厂商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丰富的场景入口,大量的流量扶持计划,快应用让用户、开发者和手机厂商实现三方共赢。

  “快应用”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对标微信“小程序”。无需下载APP、用完即走,这是轻应用的典型特点。

  今年年初微信公开课PRO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5日,微信小程序日使用用户数突破了1.7亿。当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之际,小程序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分发平台。

  此外,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7月,“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表示未来2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小程序更多是一个开放平台,所有的端口和资源都是平等的。”在记者采访中,腾讯方面这样表达了对小程序的定位。

  对于可能会与微信小程序发生的竞争,华为方面表示,快应用生态的建立意在打造一个让用户、开发者和手机厂商实现三方共赢的生态,华为很乐意联合其他友商,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共同启动快应用标准和即时应用生态发展联盟,共同探讨快应用生态和未来,实现终端体验的闭环和不断完善,深度发掘终端硬件的能力和潜力, 为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高品质的数字云服务,满足用户全场景、多元化的需求。

  应用分发之利

  “小程序直接影响了APP商店和手机预装软件的分成,而且对于越传统的手机品牌,小程序造成的冲击越大。”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说。

  从盈利模式上来讲,手机应用商店采取和开发者分成、广告的模式。微信生态的踏足,对于部分工具型应用,开发者又多出了一种选择。

  唐兴通认为,微信已经在小程序与公众号、APP之间的导流与回流当中,形成了非常稳定的闭环关系;而手机厂商为此不仅失去了应用分发的价值,也被截断了预装和广告营销的红利。为此,手机厂商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重构应用分发机制,这就成为“快应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硬件商与软件商的边界在应用分发上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在2017年,硬件商与微信的冲突越来越多。

  2017年4月,苹果宣布微信内公众号打赏功能被苹果认为符合IAP中解锁交易一项,需要向苹果支付30%的抽成,4月27日晚间,微信突然关闭公众号打赏功能;2017年8月初,腾讯向监管部门处投诉华为,认为华为的相关机型已经涉嫌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腾讯的数据,而且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而华为则认为产品通过检测,不存在争议。

  据《新京报》报道,2017年8月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在腾讯与华为的冲突发生后,曾称赞了华为的技术实力,称Magic(华为荣耀的一款机型)的本意是好的,从技术上说AI可以带来高效,而引发的争论是两家公司的“理念不同”。

  而应用的便捷到达和系统层的整合分发,已经成为所有厂商在推进系统升级时共同选择的一个战略性方向。

  “应用的分发无疑是手机厂商想夺回的一大重点。”唐兴通认为,诸多应用的下载已经出现瓶颈,由于“小程序”的出现,原有的这些应用的数据与资源被微信夺走,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流量的大量真空将无法进一步把握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而无法推动使用体验的升级。

  “从技术的角度进一步来看,打开应用程序下一步应该会通过Siri这样的语音交互方式,这也是安卓系统接下来需要突破的一个方向,在这个层面上也会造福于手机硬件商,所以类似‘快应用’这样的平台出现应该是必然的。”唐兴通说。

  合纵之患

  在3月3日的腾讯媒体沟通会上,马化腾这样表达了对小程序的看法:“我觉得这是意义重大的,小程序撬动的是整个开发者生态,更多人懂这样编程的方式才能在线上线下整合方面开发出非常深入的应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平台级的,而且含金量比较高的平台产品。”

  记者了解到,此前百度、UC浏览器都曾推出“轻应用”,也都是基于Web APP,用户无需下载,直接在上述平台中“添加”即可使用。相对于快应用是手机系统自带的产品,百度或UC的“轻应用”是基于单一公司的客户端,整体流量与用户不够。

  “从单个APP的生态来看,轻应用要求这个APP必须有足够多的用户,且用户黏性强、每日打开次数够多、停留时间够长,所以截至目前,只有微信成功了。”唐兴通分析认为,“与微信小程序相比,安卓系统的轻应用打开可以简化一次打开,但是轻应用这种平台产品也是存在生命周期的,所以能否在短期内形成合力,并且推广开来,这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手机品牌商形成的联盟却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九个和尚呢?”王艳辉说,“每一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技术实力、目的都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很难在关键节点上形成合力。”

  唐兴通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如果按照市场占有率来进行分工,那么仅仅是头部玩家的,对于小品牌而言,将缺乏话语权,但若平等分摊,也很难让大品牌接受。”

  对于各方的分工协作、标准的细则,记者曾分别向华为、小米等厂商询问,双方均表示无法予以回复。

  对于推广,华为方面则表示,通过开发者联盟的平台,联动线上线下的服务供应商开拓入口场景,实现移动服务精准直达,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慧和高品质的应用体验。同时,通过厂商与开发者协同设计共建快应用生态,完善用户产品使用流程,提高用户信息利用效率和开发者业务的转化留存,减少用户冗余操作,更符合用户直觉的服务触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大手机厂商共建“快应用”平台 围剿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