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互联网“教父”伊茨科夫希望能活一万岁,谷歌的联合创始人布林希望能够“治愈死亡”,这些科技领域的巨头们正在用巨大的财富和最尖端的科技去追逐人类由来已久的长生不老之梦,而且,他们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阶段性成果。
亿万富豪们的长生之梦
PayPal的创始人、亿万富豪彼得·泰尔计划活到120岁。与其他一些科技界亿万富豪相比,他似乎并不算特别有野心。俄罗斯互联网“教父”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称他的目标是活到10000岁;甲骨文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发现接受死亡的观念是“难以理解”的;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希望有朝一日“治愈死亡”。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希望有朝一日“治愈死亡”,他领导的谷歌神秘项目C alico,斥资数十亿美元,与制药巨头A bbV ie合作,据传将研制一种能够模仿foxo3的药物。
这些科技巨头们并不是滑稽可笑的,甚至也不是自负的,他们的探索是基于真实的新兴科技——— 那些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的科技。这当然很难被相信,因为人类对长生不死的探索不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而且充满了灾难性的失败。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了追求永生,曾服用据说可以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差点毒死自己(丹药中含汞)。
几个世纪后,人类寻找永生的途径也没有变得更加安全:1492年,罗马教皇八世把三个健康男孩的血输入自己体内,他认为自己可以吸收他们的“年轻”,结果却害死了自己。到了有点接近现代的时期,那是1868年,美国肯塔基州政治家伦纳德·琼斯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宣称自己已经通过祷告和禁食获得永生,并称可以向公众公布他摆脱死亡的秘密。但在那年年底,琼斯死于肺炎。
但这些历史先例并不能劝阻一些硅谷巨头们对长生的追求。例如,他们捐给玛士撒拉基金会的350万美元。该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奥布里·德·格雷指出,这一非营利性组织的主要研究计划是“工程化抗衰老战略”(简称SEN S),致力于研发出能够修复7种与年龄相关的损伤的药物,这7种损伤是指细胞的损失、过度的细胞分裂、不当的细胞死亡、细胞内的废物积累、细胞外的废物积累、线粒体基因突变、细胞外基质的交联。“我们的理念是,人体是一部机器,拥有一个决定各方面功能的构架,这当然也包含了随时快速分崩离析的几率,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分子和细胞的层面修复这一构架,我们就能够恢复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最终我们将会拥有全面恢复活力的身体。”
不过SEN S项目500万美元的年度运营预算,与布林领导的Calico项目相比,就不足挂齿了。谷歌公司计划向Calico项目注资数十亿美元,与制药巨头A bbV ie合作,试图“治愈死亡”。谷歌对这一项目是出了名地遮遮掩掩,不过据传将研制一种能够模仿foxo3的药物,foxo3是一种与寿命有关的特殊基因。
还有格伦医学研究基金会,现代抗衰老举措的鼻祖,由风险投资家保罗·F·格伦于1965年创立。自2007年开始,该基金会就设立了年度“格伦奖”,奖金6万美元,专门用于奖励在抗衰老方面做出有前景工作的独立研究人员。格伦基金会还启动了与大型机构的抗衰老项目合作。格伦基金会的发言人马克·R·柯林斯指出,这些大型机构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索尔克研究所和梅奥医学中心。此外,其还从“美国老化研究联合会”获得每年超过100万美元的拨款。该联合会是一个慈善基金会,致力于研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格伦基金会也与埃里森医学基金会合作密切。埃里森医学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其每年为那些致力于研究老化或抗衰老领域的学者提供成千上万美元的专项拨款,他们决定资助独立研究,而且可能已经获得了回报。由格伦和埃里森两大基金会资助的相对温和的研究项目似乎已经发展到了可验证的阶段———在实验室老鼠身上实现了延缓衰老。接下来,诱人的问题是: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复制到人类身上吗?
逆转老化成功 青春永驻有望
1956年,研究老年医学的专家克莱夫·M·麦科伊在康奈尔大学展示了一个有点残忍的实验:他把两只活老鼠的侧腹缝合在一起,使得他们的血液流动能够互通,麦科伊选择的这对老鼠,一只是年轻、健康活泼的,另外一只则是年老且状态不佳的。当它们的血流连接在一起后,年老的老鼠似乎逆转了老化过程,随着实验的继续变得年轻且健康起来,与此同时,那只年轻的老鼠,则过早地衰老了。
在当时,人们对血液成分的认识相对较少。麦科伊的实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却有点走进了死胡同,于是他把注意力转向了热限制,虽然他的实验最终让他成名,但他的血液研究大部分都失败了。
时间快进48年,来到2004年,哈佛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系的艾米·韦杰斯重复了麦科伊的侧腹缝合实验,看看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一致的。于是韦杰斯———曾获得格伦和埃里森两大基金会的资助———决定分离老鼠血液中的单独一种蛋白质,看看会导致什么恐怖后果。
她发现了一种叫做GDF11的蛋白质,在年轻老鼠的血液中很常见,但在年老老鼠体内相对稀少,而这种蛋白质会使得大部分年老老鼠“逆转老化”。在血液中,GDF11负责保持干细胞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G DF11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出现的就是(负责组织的自我修复的)干细胞衰退、损伤愈合变慢、肌体开始衰老。不过即使是非常年迈的老鼠体内也存在少量的GDF11,这些老鼠体内的干细胞并未消失,但是却随着GDF11水平的下降而进入了休眠状态。一旦被注入年轻的血液,这些年老老鼠体内的G D F11水平升高,休眠的干细胞也似乎被“重启”,使得老鼠出现“逆龄”生长,重要器官和组织开始变得年轻、健康。格伦基金会的发言人柯林斯指出,这一工作是“非常有前途的”。
与此同时,在休斯敦的M .D .安德森癌症中心,来自埃里森医学基金会的老化领域高级学者们也在通过实验寻找阻止老鼠衰老的方法。罗纳德·德冯霍博士对端粒很感兴趣,这一结构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 A -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在年轻的身体里,一种叫做端粒酶的酶保持端粒的健康与稳定;在年老的身体里,端粒酶水平下降,染色体开始受损。这些受损染色体可能负责一些老化导致的物理影响,而德冯霍希望找出其是如何作用的。
德冯霍的团队对实验老鼠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端粒酶输出可以被切换。他们发现,在切换到“关闭”状态后,也就是根本没有端粒酶的情况下,老鼠的衰老提前了。“我们使他们达到了相当于人类90岁的程度,”德冯霍说,“(老鼠出现了)大脑萎缩、认知障碍、不孕、骨质疏松、脱发等等。”
然后德冯霍和同事们调整了端粒酶输出,使之处于“打开”状态,结果他们看到了难以置信的转变。“器官开始自我修复,”德冯霍说,“脑体积增加,认知获得改善,生育能力恢复,重新长出毛发并发出健康的光泽,这些动物身上发生的一切(衰老迹象)都得到减缓。”使那些体内没有端粒酶的动物重新获得端粒酶,并不仅仅是停止了老化进程(像GD F11作用的那样),它似乎使得这些动物恢复了青春。
不过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端粒酶既与预防癌症相关,又与诱发癌症有联系。换句话说,这条长寿之路可能使我们死于癌症。同样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丽娜·M·康博伊担心G D F11在促进细胞再生的同时,也会增加癌症发病几率。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而那些在老鼠身上获得的成功,要复制到人体临床实验,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韦杰斯和德冯霍的研究成果已经使得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科学的兴趣呈现井喷式增长。因为这可不仅仅是多活几年的问题,而是可能多活一百年甚至几百年。“这意味着关于长寿的一切都要被小心定义,当然,因为如此戏剧性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差异———人类迄今能活多久和人类期望活多久之间的巨大差异,”玛士撒拉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奥布里·德·格雷说,“如果我们的平均寿命变为400岁而非80岁,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重写大量关于如何生活和死亡的故事。”
按照韦杰斯的说法,如果老化可以逆转,而不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缓慢而持续地衰老,那么我们也许能够一直健康地活着,而且青春永驻,除非一些突发灾难或器官突然衰竭导致死亡。
实验室里长出来的人类耳朵
打印器官和阿凡达式生存
但也许在未来我们并不需要担心器官衰竭。相对于现在的备用器官匮乏状况,未来我们将很快拥有克隆的备份器官:或者是实验室里长出来的,或者是3D打印出来的。我们已经3D打印出了肝脏和肾脏,已经把皮肤细胞变为干细胞,再把干细胞变为器官。感谢一种被称为冷盐水复苏的过程,我们重新定义了死亡的定义。向人体里猛地输入冷盐水以取代血液,可以降低人体的温度,使垂死的病人进入假死状态。一旦病人进入这种状态,医生就可以解决很多致命的问题,例如枪击和刀伤、大出血、器官坏死——— 假如急诊室里有方便的备用克隆器官的话。
按照这种设想,未来可能是这样一种模式:人们永远活着,或至少活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处在一种永恒的、静态的年轻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频繁地去急诊室定期更换衰败的器官。根据辉瑞公司2012年的一向研究,当谈到老龄化的时候,人们最大的恐惧是“变得依赖”或“生活在苦痛中”。这种恐惧可能会因为人类永葆青春而发生改变,未来人类最大的恐惧可能变为“突然的死亡”,例如,当你的心脏突然不工作了,而附近恰恰没有医院。
也许修复身体不如干脆替换身体———这一不可靠的容器,总是被各种问题所困扰。由亿万富豪支持的最雄心勃勃的永生投资项目是俄罗斯互联网“教父”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的“2045倡议”。该项目成立于2011年年初,已经召集了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专家团队,他们的专业领域包括机器人、神经接口、人造器官制造等等,他们的目标是:在2045年前实现用机器人或全息化身来替代人类当前的肉身。
在某些方面,“2045倡议”的目标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谬。遥控机器人化身已经存在了,尽管迄今为止它们还仅仅是一种新奇玩意而远非一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伊茨科夫认为随着遥控化身变得越来越可精细控制,“那些会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工作,例如消防员、警察、第一急救员、矿工等等,将会消失”。最终,伊茨科夫指出,这些遥控化身将“在各种能力方面优于生物学生的身体(肉体)”,从而导致人类逐渐进入一个阿凡达的时代。
但即使这样的机器人化身变得更廉价、更经验丰富,从而导致使用者突然大幅上升,但这一具具身体的意识依然连接着我们肉质的、混乱的大脑。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将人类大脑的功能转移到一个更持久的“容器”里。
这并不是说没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科技巨头英特尔的目标就是打造一部超级计算机——— 在2018年打造出运行速度能够像人脑一样快的电脑。在2013年8月,来自日本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利用日本的“K超级计算机”来模拟1%的大脑1秒钟内的活动。这听起来似乎不算多么令人兴奋,但这种级别的超级计算机的出现是一种标志。曾经参与了K超级计算机实验的科学家马库斯·迪斯曼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K计算机这种每秒千万亿次级别的计算机今天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1%,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百亿亿次级的电脑来模拟整个大脑‘每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活动’——— 有望在未来10年内达到。”
假如2 .0版人类万寿无疆
但是假如我们利用机器人、注射或蛋白质包等技术来实现不朽,那么一个深刻且令人不安的问题是:我们真的想永远活下去吗?如果是,为什么?
伊茨科夫说他是被挫折所驱使。这位俄罗斯亿万富豪兴趣十分广泛:柔道、举重、跳水、射击……“但每次我在一种新的运动或爱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我就意识到,如果我真想取得真正的成绩,那么我需要让这个运动成为我整个生命的焦点,同时牺牲其他所有同样有趣的活动。”他说,这一困境,让他不断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短暂。“生活给了我们如此多样化的机会,但却给了我们如此少的(岁月)去找出、去做。”因此,伊茨科夫推出了“2045倡议”:“当我成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时候,我最终将拥有10000年去实践我的众多爱好。”
对于其他亿万富豪来说,短暂的生命与可怕的衰老过程相比,就没那么恐怖了:缓慢地衰退并死亡,大多数人都接受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对甲骨文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来说,他体验到了日益恶化的躯体带来的挫败感。他在2001年接受采访时说:“由于癌症,我失去了我的母亲,对于任何一个目睹了遭受这种疾病折磨的人来说……生活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当时,治愈老化首次激起了他的兴趣。而对于像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这样的人来说,甚至拒绝去思考如何阻止死亡,因为衰老和死亡的话题太令人沮丧。“我们心理上对待衰老的方式就是通过某种接受和拒绝的组合,”泰尔在2014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到,“接受就是‘这是要发生的,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做的’;否认就是‘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埃默里大学伦理学中心主任保罗·茹特·沃尔普指出,与过去相比,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增长了一倍,这创造了现代社会的青年崇拜,而老人则被当成负担。不过,就连沃尔普也承认对幸福的追求最终可能变成追求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快乐。他指出,人类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如何减缓衰老,让人们在年龄增加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健康。
也许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如何让有限的地球负担未来可能无限的人类增长。目前的预测是,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加到约90亿。假如人类停止死亡,那么未来科技巨头们就面临更大的挑战了:如何重新设计地球,以适应拥有庞大人口的2.0版人类。
欢迎光临 智能家居 (https://bbs.mywl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