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讯 3月17日,由腾讯科技与Re/code联合举办的Connector/Smart Future高峰论坛于今天下午举行,魅族副总裁李楠作为主持人,与Sonos中国区总裁王汉华、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智能硬件的机遇与陷阱”的高端对话。
李楠:在这波智能硬件的浪潮中,很多创业者的行为会被看成是赚热钱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去发展用户,就是所谓的“2VC”。这种商业模式健康吗,何时会有良性循环?
徐晨:之所以出现“2VC”是因为智能硬件市场是很新的市场,多数人都在寻求用户想要什么,都是有探索的过程。对于智能硬件或可穿戴创业公司来说,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2VC”,试错过程本身相对来说就是更烧钱的过程。VC热衷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个市场的确是需要培养的。
李楠:“2VC”是OK的,先把钱拿到,今后才有机会做“2B”和“2C”,这是智能硬件市场必须经历的阶段。
王汉华:不光是智能硬件,整个互联网的浪潮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都是同样的。其实这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能说这是个陷阱,而是现代金融的发明,对很多创业、创新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楠:智能设备是离不开手机的。智能设备在未来能否具一种独立的特质,怎么看待你们的产品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王汉华:现在乃至未来三五年时间里,手机是一个很好的和智能硬件去合作或者是互动的平台。
将来就不一定了。实际上现在的手机和智能硬件的控制,手机更多是一个摇控器。手机通过Wi-Fi系统发一个指令,智能硬件实际上自己是很智能的,真正操作像Sonos智能音响,智能音响是无线模块、CPU,再加上发声的和软件,这几个是加在一起的东西,这本身可以完成所有智能音响的作用。将来发指令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其他的人机交互的模式,这个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刘宗孺:我们从一开始做的时候就定义,所有的东西一定要摆脱手机,我们把这个定义分成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设备一定要联网,这不能叫智能设备,而是叫手机控制设备或远程控制设备。
第二步已经完成了,通过传感器来控制这些东西,也是家庭的自动化。这个阶段的手机已经变成了设置中心,而不是控制中心了,只是做一些设置。
我们现在想做的是第三步是人和机器是交互,一定是用语言交互。我们推出了语言控制中心,包括后面走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会学习作为你的管家,就会慢慢摆脱手机。
李楠:造智能设备不是凭空造出需求,而是整合以往的产业,然后跟行业里的玩家来合作。
刘宗孺: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共赢,比如对接了中兴、华为、酷派、魅族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智能家居平台、互联网公司,除了小米。包括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个管道铺通,把互通的管道铺通。人工智能的前提是这些设备一定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事情,现在合作了一百多家厂家,包括一线品牌。然后接入了很多一线传感器厂家,让他们之间互通起来。然后再跟魅族、华为、京东、阿里等合作。
徐晨:手机和智能硬件本身的结合其实是互相博弈的过程,看谁的实力更强。一方面是Broadlink这样试图建一个中间的平台,把所有的厂商接进来,把服务接进来。但是不管是海尔还是传统家电厂商他们都在做很多尝试,试图通过并构获得投资,这类似于小米的做法。
王汉华:科技进步最自然的就是人机交互,是语言,可以当作另外一个智能的物体去看,最终发展可能就是这样。
李楠:我是作为主持来到这里的。我是魅族科技的副总裁李楠,我拿的是我们最新的产品魅蓝,非常火爆!而且我们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主要的玩家之一。
这位是是刘宗孺,他是我挺好的朋友,是墨尔本大学的博士。Broadlink创始人。
徐晨,徐晨也是名牌大学,TOP100。
王汉华也很厉害,供职于摩托罗拉、好耶,现在在Sonos,他同时也是心理学博士。
大家对机会谈了很多,我们先从陷阱聊起。
为什么在这波智能硬件的浪潮中,很多的创业着会被看成是赚热钱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去发展用户,这是不是一种良性循环。这事有一个段子,有的创业者说我们的上市模式不是“2B”或“2B”,而是“2VC”,您觉得“2VC”商业模式是不是健康的,什么时候有良性的循环?
徐晨:所谓的“2VC”,因为智能硬件市场是很新的市场。我觉得多数人都在寻求用户想要什么,就是去年在会上展示了一个手戴了五个不同手环,有国内和国外的。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求到底用户想要什么,都是有探索的过程。碰到最大的问题是软件还不一样,软件做完回去改改就改,过两天又发布一个新产品,APP store又给你一些更新,有有一些用户。硬件做出来之后就是一个产品了,卖不掉也是一个产品,放在库存也是个产品。
对于智能硬件或可穿戴创业公司来说的,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2VC”,而是试错过程是相对来说更烧钱的过程,就是相比软件来说。人员配备和普通的软件公司是相当的,还需要增加硬件工程师,做出来的东西是不可逆的,这是很麻烦的事。好在从去年到现在很多VC也热衷于这件事,VC热衷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个市场的确是需要培养的。如果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一定要投一款马上可以赚钱,或者马上可以热卖的爆款是很难的。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成本用相对比较少的VC的钱去翘动市场的能力。
从去年来看,多数VC的想法是这样的。碰到很多团队拿着热销的概念来说,比如问我有没有投空气净化器?我们不敢投,实在太多了。而且小米做了之后更不敢投了,不知道后面会引来多少人做这个产品。我们不担心小米做多少这个产品,我们担心小米做了之后有多少人跟风做这个产品。我觉得这是创业者没有看清楚市场格局选择的捷径。
李楠:我简单解释一下“2VC”是OK的,你们先把钱拿到,今后才有机会做“2B”跟“2C”,这是智能硬件市场必须经历的阶段。
王汉华:不光是说智能硬件,整个互联网的浪潮从一代的PC到二代,刚才说的打车前面烧的也是VC的钱,其实这本身是没有错的。第一不能说这是个陷阱,而是现代金融的发明,也是对很多创业、创新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楠:因为刘宗孺也拿了VC的钱。
刘宗孺:我们拿了两轮VC的钱,包括一些战略投资、资本投资。我们拿VC的钱和您讲的状况不一样,大家是为了快速卖一些产品来赚钱。从一开始出新,我们就是比较希望走长线的,所以从头开始就做了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其实我们的财务数据在去年的时候是不好看的,对于VC来说也是不好看的。因为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生态系统,我们相信生态系统做好的将来赚钱的方法是很多的。
李楠:我们都没有争论,没有争论就不是好的论坛。所以开始下一个问题。
下一个问题是讨论智能设备和手机之间的关系,智能设备是一定离不开手机呢?还是将来可以有一种独立的性质,它是一个完全不可替代的把手机扔在一边的东西?我很想问一下王汉华博士,因为Sonos其实是可以离开手机很好地运作。您是怎么看你们的产品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王汉华:我觉得它要放在一个时间段去看,在现在来看或者是在将来的三五年的话,手机是一个很好的和智能硬件去合作或者是互动的平台。如果是把时间再拉长一点看的话,其实将来就不一定了。实际上现在的手机和智能硬件的控制,手机更多是一个摇控器。手机通过Wi-Fi系统发一个指令,智能硬件实际上自己是很智能的,真正的一些操作像Sonos智能音响,智能音响是无线模块、CPU,再加上发声的和软件,这几个是加在一起的东西,这本身可以完成所有智能音响的作用,所以一开始就是可以的。将来发指令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其他的人机交互的模式,这个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李楠:再问一下王汉华博士,我个人用Sonos,我觉得最好的地方是好在一旦开始播放就不需要手机了,手机可以接电话或干任何事情,但是音乐可以通过网络播放。这一点有没有争议?
刘宗孺:我可以补充几句,我们从一开始做的时候就定义,因为我们是以智能家居为主。一开始定义的是所有的东西一定要摆脱手机,我们把这个定义分成了三步走,第一步肯定是最简单的,就是设备一定要联网,这不能叫智能设备,而是叫手机控制设备或远程控制设备。
第二步已经完成了,通过传感器来控制这些东西,也是家庭的自动化。这个阶段的手机已经变成了设置中心,而不是控制中心了,只是做一些设置。
我们现在想做的是第三步,第三步肯定是人和机器是交互,一定是用语言交互。我们推出了语言控制中心,包括后面走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会学习作为你的管家,就会慢慢摆脱手机。
李楠:下一个问题问点高逼格的,问点产业整合的问题。造智能设备不是凭空造出需求,而是整合以往的产业,然后跟行业里的玩家来合作。我知道刘宗孺跟小米有一段故事,所以我想这个由刘宗孺来开始回答。
刘宗孺:我们和魅族合作也很多,其实我们最早合作的手机厂商就是小米,要做自己闭环的生态系统,所以必须是他投资生态圈里的公司才会去,很可惜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道路。
我们想做的是什么呢?其实希望大家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共赢,我们觉得手机厂商对接了中兴、华为、酷派、魅族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智能家居平台都跟我们对接了,除了小米。包括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小米,都跟我们对接了。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帮助他们去把这个管道铺通,把互通的管道铺通。你说做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什么?这些设备一定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事情,现在合作了一百多家厂家,包括一线品牌。然后接入了很多一线传感器厂家,让他们之间互通起来。
然后再跟魅族、华为、京东、阿里,包括跟微信再去合作。对于智能硬件来说现在选择平台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是平台大战的时候,不知道跟哪个平台合作。
李楠:还有一些是跟传统行业的,比如医疗这些方面的,这个更跨界一点。
刘宗孺: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跟家电的企业合作,因为我们公司主要是在智能家居这块,目前能够接触的大部分都是智能家电。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方案。
徐晨:手机和智能硬件本身的结合其实大的来看是一个问题,这是互相之间博弈的过程,看谁的实力更强,一方面是Broadlink这样的,试图建一个中间的平台,把所有的厂商接进来,把服务接进来。但是不管是海尔还是传统家电厂商他们都在做很多尝试,试图通过并构获得投资,类似于小米的做法。
李楠:我们跟海尔、阿里刚刚达成一个三方合作,合作基础是我们完全在UPLUS和阿里智能云开放平台上做这个事情。如果这三方如果谁想封闭自己的圈子要踢出去。
徐晨:他们会碰到一些事情他们做不了。我们三、四年前接触过海尔,他们有过想法想自己把这些东西击穿,尝试以后做不到,这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比如小米希望都能做,把整个链击穿,别的可能觉得这块不是我的强势,别家很好,我们合作,强强联合。
回到电脑这个阶段,当年所谓封闭式的系统,比如苹果,还有PC微软这种开放的系统,到底谁更好,这是个反复讨论博弈的过程。
李楠:PC上还是手机上,都是先跑的人是封闭的,后来的是开放的,大的份额都被开放的拿走了。
徐晨:智能硬件我觉得是没有办法完全摆脱手机的。因为有一个到末端的需求点,当你离开智能硬件环境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和智能环境对话的就是智能设备,就是手机。
李楠:也涉及到交互的变革,今天我们可以这么用手机,但是哪一天语音识别真的很好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抛弃它?
徐晨:有可能。
王汉华:科技进步最自然的就是人机交互,是语言,可以当作另外一个智能的物体去看。我想不知道什么时间,最终发展可能就是这样。
刘宗孺:不知道有没有用过i-coll(音)产品,它的体验很好,原厂7、8米的距离都没有问题,你回家进门跟它说话都没有问题。
李楠:未来智能设备是否存在控制中心?这跟前面相关,不同的是,有可能是手机,这是选择之一,会不会还有别的,比如谷歌的NEST未来智能中心在哪里?是手机还是智能感应器?
刘宗孺:Google说NEST做中心不太现实,我们一开始定义家庭理念应该是多中心。所谓多中心就是硬件之间他们应该是P2P传输,每一个设备可以作为为起的中心,另一个设备可以作为接收的中心,比如传感器为中心,也有控制类的产品作为一个中心去告诉别的产品我要干什么。总的来说家里这些设备应该是多重性的,不希望它是唯一性的。
李楠:Sonos是另外一种方式?
王汉华:回到最初你提的问题,就是很多陷井。Sonos我们的体会是,现在我们谈的所谓智能,很多人走了一个误区,就是为智能而智能。现在就是我这个东西有一个APP,手机控制就是智能。现在做大众消费者比较成功的,我心目中的是比如特斯拉、NEST或者Sonos,它成功不是因为交互或者手机能够控制,或者说有一个WiFi或者蓝牙去控制,它更关键的是,它在做的这个领域里面是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体验。
所以Sonos我们觉得是把这块做的越深越好,如果是做智能音箱的,就把智能音箱做的最好。
李楠:你们不关心连接这些?
王汉华:第一步是把这些做好,第二步是争夺智能平台。比如大家会看到iOS也在做,安卓也在做,刘总他们也在做。比如说我知道微信团队他们也有,因为他们有这么大的用户基础,一旦用户基础变成使用习惯,其实他也有机会变成一个巴所有智能硬件整合起来的能力。
李楠:你认为这个智能中心在云上,在服务上?
王汉华:讨论整合到一个某一个平台的话,对行业来说需要去讨论,更关键的是中国在讨论智能硬件的时候,还是要把每一个垂直做出价值来,这个价值有了之后再讨论能够接到哪个平台上去。要有先后的次序不要本末倒置。这是很好的问题,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在某一点解决不了痛点的话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发展。
徐晨:从用户本身来说,肯定是想去中心化,不想自己在某一个终端操作这个东西。但是用户非常矛盾,他们也不喜欢很多学习体验,所以会发现,在最后终端这块肯定还是一个非常零散的,很多的操作终端在。但是背后用户操作体验是类似的,他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但是他交互的每一个终端是不一样的。他可以跟音箱交互,可以跟一个电冰箱交互,可以跟一个手机交互,但是本身和这些东西交互的过程和数据交互的体验可能是类似的。
王总说的可能云这端,或者说在中心的UI、UE这端可能会打通。但是在最后和用户交互的硬件端可能是非常零散的,反而更加零散,就是到处都是你可以交互的。
李楠:这样我觉得未来不太美好。我又要对电冰箱说话,也要对手机说话,也要对空调手机。
徐晨:你可以对手机说话操纵你的冰箱。就是沉浸在所谓的设备的环境中。
李楠:智能设备是联起来的一张网络,我们想要求的不是一个控制的中心,要求的是交互的一致性?
徐晨:对。
李楠:既然说我们是一个连接的网络,那么我们要追求一致的体验,必然意味着一个问题,其实今天的智能设备并没有真正的在设备之间交互数据。冰箱说的是英语,我们有一个智能洗衣机说的是日语,两边是不懂的。这个问题徐晨怎么看?你应该解除了更多的创业团队,如果这些数据不流通怎么办?
徐晨:现在多数团队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还在忙于把智能设备做出来,把某一个传统的设备智能化。
当然也有一些厂商想自己创造一个语言,就是我强迫你来学我的语言,或者是我投资你,或者是我把你挤到一个墙角,必须从我这儿才能出去。所以对于我们接触的早期创业者来说都还没有到这个能力和水平能到创造语言的阶段,他们更多的还在学习遗言,或者他在选择要去事业哪种语言。
对于比较大的这些比如跟海尔的合作,他们想要创造一种语言,让大家学习、跟随这种语言。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情况不一样,比如对刚创业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说要创造一个语言改变世界,这是残酷的,对他们来说可能做不到。
李楠:比如阿里云,可以说日语,可以说英语,都上传到我这儿,我可以翻译过来,云端很厉害,我有所有的数据和智能商业逻辑。一旦翻译过来就可以控制,这也许是一种可能性。
最后一个问题,最后这种服务会不会胜?换言之,刚才争论有一种看法智能硬件是P2P的交换,都放到云端上,有智能化的算法和商业方式去挖掘。那么智能设备本身智能的重要性就不重要了。如果说P2P之间交互,智能设备本身还是需要一定智能的,它是真的要智能的。未来是在云端的世界还是Smart的世界?
刘宗孺:两者都有,至少这个设备不能在我的家里网络有问题了,或者是断网了,或者哪怕网络不通畅家里设备就不工作了。如果所有的都在云端一定会出问题的,如果网络不通畅造成产品就废了,用户用了一两次以后就觉得不靠谱。所以我们一开始坚持的就是这个设备一定是在网络中是互通的,不需要依靠外面的网络。
外面的网络好不好?好,可以做很多更新和智能推荐包括远程控制一定要用云端。其实苹果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一定是在本地是互通的,可以不上外网。如果上外网只能通过我的APPLE-TV,这是唯一的可以通到外网的设备。所以首先本地必须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要可以工作。
王汉华:它那个智能本地和云端起的作用不一样,有些东西确实云端做的比较好,所有有关大数据处理的、个性化的这些东西,在云端是比较好的。
但是有些东西,特别是我们Sonos这里面,设备本身应该做的事情,在本地就应该做到。将来可能是这两端都要智能化,本地要智能化,云端也要非常智能。
徐晨:这个问题要看在哪个时间点来谈,现在的问题是云本身来说不够强,它的本身稳定性不够。云本身还没有达到稳定状况下,要说把设备完全变成一个云端的设备,其实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反过来看现在的电力供应一样,多数设备没有脱离电力供应自己能够工作这种机能的。其实在美国就是一旦断电以后家里基本上来都干不了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就像电一样,云将来成为电这样非常普遍的供应以后,设备就可以都到云端上,当然多久的未来就不知道了。
李楠:谢谢大家,本场对话到此结束。
欢迎光临 智能家居 (https://bbs.mywl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