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标题: 大批单品商将死在今冬? [打印本页]

作者: 邢远    时间: 2015-9-28 16:22
标题: 大批单品商将死在今冬?
烧钱、热战、标准缺失,但前景又极具诱惑,这就是魔鬼与天使同体的智能家居业。在智能家居元年里,关于智能家居全宅产品与单品的前途,业内争论不休,单品有没有未来?

(, 下载次数: 1)

全宅产品与单品死磕:做加法还是减法?

早上7点,资深戏迷老王被豫剧《花木兰》的抑扬顿挫唤醒,紧跟着,监测到室外PM2.5较低,窗帘被自动打开,饮水机加热,客厅电视播放老王爱看的戏曲频道。老王关了门外出晨练,摄像头和安防启动。当他返家时,才发现忘带钥匙,物业远程为他开门。晚上,老王舒服地躺在智慧床垫上,窗帘和灯光关闭,空调自动调节到让人感到舒适的温度。

(, 下载次数: 0)

这不是蓝图,这是老王家买的全套智能家居产品,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一套市场价为2万多元。它这么有思维和智能,是用了“服务器+云框架”模式,其核心是名叫“Zigbee”的无线传感技术。它包含照明、遮阳、温控、新风、电气、安防、健康系统等,属于智能家居的全宅产品。

不同于做全宅产品,智能家居还有另外一个垂直细分领域,仅做单品。比如郑州本地项目“来听”,只做照明系统,半个巴掌大的方形开关,就像一个艺术品,可以粘在墙上,甚至放被窝里,没有物理电线与灯源连接。随时随地“咔嚓”按下,灯光开启,再按下,色温调节。

“单品大部分集中在照明、开关、电机。”紫光物联集团副总经理张广林称。像极了罗生门,业界关于智能家居全宅产品和单品的争论不休。

有投资人称,两者一种是在做加法,一种是在做减法,投资人更偏爱做加法的拥有丰富产品线的全宅家居。而“来听”创始人王亚伟则奉行极简主义,“只做照明,刚需且操作简便,拿在手里就能用,避免了智能家居只适合二三十岁年轻人使用的窄市场。”

全宅产品的拥趸者则称,单品具有“产品间不能完美场景联动”的软肋。拿全宅产品的智能会议室举例,启动一键会议模式,能触发包括灯光、窗帘、幕布、音响、空气质量等在内的15类产品。“而单品实现不了无穷的联动,一个设备发出指令,无法同时启动其余多个设备。”也就是说,单品扩容性和兼容性差,造成“A品牌无法控制B品牌”的尴尬境况。

然而,单品与全宅产品并非水火不容。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单品发展到一定阶段,映射到与其相连的其他配件,形成一个小系统,最后完成与其他系统合围的生态圈。

产品难产期3~5年一个优质模具耗资70万+

无论是走心的单品聚焦,还是多而全的全品类家居产品线,在触及羞于外人道的行业痛点时,却有着共性。

(, 下载次数: 2)

某业内人士的三次创业史,能大概折射出这个行业的不易。一开始,他以产品贴牌切入,因供应商做手脚被黑,转向做优质产品的系统集成,却因兼容性不达标放弃。第二次,他选择做物联网手机,却因功耗问题未解决赔掉40多万元。第三次,他转做品牌代理商,在给一个豪宅安装开关时,28个坏掉27个,智能家居梦再次流产。

这是一个个体商所遭遇的行业现实:行业在走弯路,不是良品率问题,根本在于产品质量不过关。如果用一张“问题清单”来罗列这个行业的痼疾时,出现在这个清单上的形容词还有很多:

比如,行业无标准规范。“现在没一家品牌敢站出来说‘我是老大’,就是卡在这里了——行业缺失一个标准和定义。比如海尔和格力的家居产品标准不一样,就无法兼容,不像一个usb接口,能接通平板、手机、电脑等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设备。”张广林称。

比如,技术壁垒高,烧钱严重。这表现在,研发人员多,单单硬件研发团队就包括电路设计、单片机程序、外观设计、嵌入程序等,而软件和产品架构同样需要极庞大的团队;研发周期长,上述多人合力要耗时3~5年,产品才能面世;而硬件最为烧钱,“一个单品模具,好的价格在七八十万元,而一整套智能家居产品需要148个单品。每一个模具,来来回回试验几十次,每次推倒重来就要消耗掉巨额的硬件成本。”

作者:李兴佳

— THE END —
麦动网 MAIDONG100.com
生活 | 智能 | 新媒体

(, 下载次数: 1)






欢迎光临 智能家居 (https://bbs.mywl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