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黑马发表了真顺基金李祝捷的文章:《工业4.0遇到B2B3.0给了我们弹性生产的渴望》,文中对B2B 1.0,2.0,3.0做了阐述。在B2B概念还不能完全统一的时候,李总在提到相关概念的的时候,会对用到的概念解释,避免了因为概念理解不同而引起的歧义,可以针对谈到的问题做讨论。
国外的B2B企业都有深厚的行业积累李祝捷的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你去看美股的几家B2B上市公司,GPC,ORLY,SYY,GWW,这几家公司的股价,基本上十年以来都是持续稳定的增长,甚至走出10年十倍的走势,这是典型的规模效应的体现。
李祝捷看到的是B2B形成规模后,会形成聚集效应,这是互联网的特点。但如果仔细研究这几家企业的历史,会发现,这几家企业能够成为B2B的电子商务的企业,是因为其本身有在自己领域丰富的行业知识的积累。
GPC是一家经营汽车配件产品、工业用品、办公用品、电器及电子设备等多种产品的大型集团公司,1925年成立的NAPA是GPC最大的部门,在全球拥有超过6100家汽车零部件零售商店和14000家汽车养护维修中心。
看了GPC的介绍,GPC成为B2B平台离不开几十年的汽车零部件销售经验,以及零部件零售店和养护维修中心的线下基础。
ORLY自1993年成为上市公司以来,创纪录地连续22年实现可比店面销售额、营业收入正增长,放眼全球这种业绩都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ORLY是1993年上市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连续22年销售增长,而1993年还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所以ORLy也是先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取得成功之后,进入B2B企业。
美国西斯科公司Sysco Corporation(NYSE:SYY)创立于1969年,前身是Zero Foods,总部位于德州休斯顿,全职雇员51,900人(2017),是北美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配送及销售企业。
毫无疑问,SYY也有几十年的传统经验。
GWW,1927年创立,是全球领先的设备维护、修理和运作(MRO)工业品分销商,拥有80多年信誉保证。固安捷2008年销售额达到69亿美元,全球拥有近600家分店、18家配送中心和庞大销售网络,每天超过110,000次向全球180万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MRO产品,帮助他们的设施正常运作并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固安捷拥有超过17,000名优秀员工,跻身《财富》500强,并被《财富》杂志评为永久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
研究这四家国外的B2B的标杆企业的历史,不难发现国外的B2B的成功企业都是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这个经验是不是可以给中国的B2B企业一点启示呢?
通读了李祝捷的文章,B2B 1.0、2.0、3.0的阐述中,对供应链提到的少,但毋庸置疑,文中提到的几家B2B的国外的标杆企业中,其供应链体系都是非常完备的。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现阶段的B2B的核心是供应链体系。互联网作为工具改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并改变了供应链体系的效率,同时信息传输速度的变化,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并形成互联网带来的聚合效应,创造价值。
供应链整合的基础是在供应链体系内的话语权:国外的成功的B2B企业是在互联网之前,就已经在这个行业内有话语权了,而国内的B2B从小企业入手,未来是否成功?毕竟这个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还需要关注。但国外通过大企业的行业积累形成供应链体系主导权,并进一步成为B2B企业,核心是供应链体系。
B2B不同行业之间差异非常大,导致B2B的成长路径会不同。至少从行业内的大企业成为B2B企业有陈工的经验可以覆盖。所以未来B2B领域从业人员,需要互联网知识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传统产业的经验在B2B时代非常重要。
欢迎光临 智能家居 (https://bbs.mywl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