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全景声的“前辈们”
单声道:只在银幕背后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扬声器,由此得名单声道。
立体声:在前者基础上,将单声道的中间扬声器扩展为左右对称的两个扬声器(土色),从而变为了两个声道,由此得名立体声。
环绕声:在前者基础上,在观众席的两侧和后面增加了一组扬声器,让声音真正实现环绕观众,由此得名环绕声。
5.1声道:在前者基础上,将环绕声道一分为二,分为左环绕(蓝色)和右环绕(粉色),银幕前方还增加了重低音效果音箱(Subwoofer)。综上,有银幕中央声道、银幕左右声道、环绕左右声道这5个声道,再加上所谓0.1声道的重低音声道,由此得名5.1声道
7.1声道:在前者基础上,将环绕声道一分为四,有了左侧环绕(蓝色)、右侧环绕(粉色)、左后环绕和右后环绕,比5.1多了2个声道,由此得名7.1声道。
推出杜比全景声的重要性虽然已经有这么多声音格式上的变革 但从电影制作者的反馈来看 这些变革和进步还是不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5.1声道中 如果想实现直升机声音的移动效果 声音不是在右侧环绕区域(图1) 就是在左侧环绕区域(图2) 也就是从影院的一侧跳到另一侧 这种跳跃并不是真正的移动效果
在7.1声道中, 直升机的声音从右环绕到右后环绕 再到左后环绕,最后到左环绕 (声音依次从粉、绿、黄、蓝色扬声器发出) 实现了声音的移动效果,但是还不够精确
后来杜比公司尝试了9.1、11.1、13.1声道,但声道的增加只是量变,不能带来质变。其实早在1953年,早期电影立体声最伟大的改革者之一Harvey Fletcher就说过,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声道,而是要让人感觉声音无处不在。而基于声道的声音解决方案并不能满足电影制作者更精确地控制声音的愿望,也不能完全让观众感受到声音的无处不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杜比有必要推出一种本质上不同于以往的声音格式,那就是杜比全景声。
杜比全景声的特点首先,与基于声道的声音解决方案不同,杜比全景声是基于声音对象的。举例来说,电影中直升机的声音就可以被当做一个声音对象进行处理,当直升机在银幕上飞行时,它的声音会依次经过观众席两侧和后面的每个扬声器,实现了极为精确、流畅的声音移动。
直升机声音会依次从这四个扬声器发出,形成精确、流畅的声音移动其次,杜比全景声还在影厅天花板(观众席上空)安装两组扬声器,以模拟画面中从上方来的声音,例如直升机在头顶盘旋、打雷声、下雨声等等。而这种头顶的环绕声是之前的声音系统中所缺乏的。添加了头顶的声场后,真正实现了包围观众的声场,使观众能沉浸在影片当中。
杜比全景声系统在观众头顶增加了两排扬声器,真正实现了包围观众的声场一般影院是很宽的,因此两侧墙上的扬声器必须被装在很高的位置,才有可能为观众营造声音从头顶经过的幻觉。因此,在5.1声道的影院中,只有观众坐在每排座位的正中间,两边墙上的扬声器发出相同的音量时,才会营造出这种头顶声音的幻觉。如果稍微偏离中间几个座位,这种幻觉就消失了。 顶置扬声器不仅能给观众更好的头顶环绕感,还能精确定位头顶声音的位置,实现一些非常复杂精细的效果。举例说,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在咕噜姆的洞穴里,他们在顶置扬声器中使用了混响,让观众感觉也身在洞中。不仅如此,导演还想表现洞穴顶部的水滴落下的声音,不同位置的水滴声音是由对应位置的顶置扬声器发出的。
杜比全景声扬声器是如何布置的每个影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布置时,影院会提供影厅的结构草图,然后杜比对其进行评估,然后给影院反馈,告诉影院每个扬声器都应该放在哪个位置,然后杜比还会派工程师去影院安装和调试扬声器。 除了因地制宜的扬声器布局外,杜比全景声系统是很智能化的,影厅中的杜比全景声解码器中存有该影厅的三维空间信息,比如长、宽、高等,所以它了解影厅的地形以及每个扬声器的位置。Skip Lievsay在给《地心引力》混录时,他在混录棚里根据混录棚的空间信息来移动和放置各种声音,而电影院虽然比混录棚要大,但解码器通过算法知道如何正确地重新放置声音,以适应电影院的大小。
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音响摆位方案5.1.2 Atmos
5.1.2天花板俯视摆位图
5.1.4 Atmos
5.1.4 天花板俯视摆位图
7.1.2 Atmos
7.1.2 天花板俯视摆位图
7.1.4 Atmos
7.1.4 天花板俯视摆位图 通过简单易懂的图文方式全方位地介绍了一下各种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音箱摆位方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