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创新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新观点)

[复制链接]
邢远 发表于 2017-6-13 23:1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6月11日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在CIO时代学院、光明网联合主办“第十一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授牌”上发表了题为《创新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



观点摘要


  • 智慧城市的着力点和它的发展方向需要有所调整;



  • 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在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中找到最大公约数,一定要做,这就是创新



  •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不足(制约智慧化):一是对很多事情的感知能力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的,传感技术本身需要创新。二是要将感知和业务系统紧密连接。



  • 智慧城市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做的城市中,有七八个到二十个左右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逐个梳理后,找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 (城市设施)互联互通是不够的,还需要再向前迈一步






更多精彩观点,请在(见)文后评论区留言



以下为杨部长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十分高兴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创新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此谈一点最近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在中国近几年的时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扩展到了五六百个城市和城区。从世界的角度看,它的扩张速度、取得的效果是走在前头的。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发展无论是管理的体制、运行的机制还是技术的实现方式都是在创新中完成的。没有创新,我们要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创新驱动是伴随着智慧城市一路走来的主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市里面的领导、做这件事情的人,还是老百姓,总感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还有些惧未敢进,期望的效果还未看到,付出很多但回报的与我们期待的不同,所以领导、百姓和参与的人都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我也在想,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况,还需要继续创新驱动,但创新的一些方向、着力点和关键的问题是需要认真的总结一下、看一下、调整一下。所以从这个角度,今天讲三个问题,有些还不成熟,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产生,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靠各个城市的人共同努力,才可能推动它不断地走向新高度。

第一个问题,智慧城市的着力点和它的发展方向需要有所调整。

在很多城市,智慧城市最少的有七八个到十个,多的朝着一二十个的方向往前推进。这样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城市的管理、服务和发展中,通过新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但如何能够使得这样的 “智慧”在医疗、教育、服务、交通等领域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比如威海市的智慧医疗,首先要发现威海市在医疗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三个方面看:一是老百姓,老百姓感到不满意的究竟是什么;二是市委领导,医疗服务感到不满意的是什么;三是医疗机构,它们感到不满意的是什么。从这三方面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制定解决方案。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医疗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是公共服务问题,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问题。那么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我在讲这个例子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座的城市中,有七八个到二十个左右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逐个梳理后,找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最有可能见效的作为你优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很应该转变的事情,但实际做起来比较难。因为在智慧城市推动时,所有的市里领导都有关心的问题,希望通过它来解决所关注的问题。但一定要知道,当我们把这样的东西汇总后,再往下做,最后一定是什么都做了,效果也是不行的。有些问题看起来确实存在又很简单,但要解决它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城市条件是不同的,解决它的条件是否具备也是不同的,所以要好好地思考我们要做什么事情,特别是重要又能起到效果的事情,然后再讲智慧城市的思路、技术、平台,能够为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什么作用。智慧城市的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业务创新,然后才是其它创新。我们把要做的事情找到了,创新才有基础、创新才有价值。

第二个问题,从技术角度看问题是什么。

目前,从技术的角度看,主要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因为我们讲“智慧”,所以它和原来有所不同,主要是体现在我们掌握的数据更充分、更详细、更加动态化。过去,无论是医疗、教育、城市管理、还是交通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数据随着业务流在走,但智慧城市增加了新的东西,主要是感知、物联。所有智慧的智能都是和感知、物联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它智慧的起点就不存在。感知物联后还需有很好的传输能力、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比人的处理更聪明、更迅速,处理数据量更多。在这个环节上,现在的矛盾是在推动不同的领域时,其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有的领域,比如感知、连接少些的,管理性多些的,现在做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数据分析能力,这些变弱了。但如果做得更加智慧、更加有效性,在感知和物联相结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感知能力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座的各位可能会有健康养老的企业或人员,大家认为在今天做的时候,我们的商业模式没有形成。商业模式没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原因、市场成熟度不够,这些都对。但是在用新的方式实现新的健康养老模式时,我们的感知能力究竟够不够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真要做健康养老的,今天的感知能力是肯定不够的。因为想要透彻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和活动的真实状态,今天感知的技术、系统确实不够。当你感知能力不够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好的智慧的健康养老,这个东西便成立了。绝对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穿戴式医疗设备等东西就能解决的。

我们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的管理,能否充分感知?目前,发展最快的是共享单车,它是基于感知能力的。很显然,如果没有感知能力是做不成的。但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体系而言,人流、物流放在一起后,我们的感知能力是否真正具备。对于城市管理和网格管理,有北京东城区首创的数字化网格管理。如今感知能力不足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对很多事情的感知能力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的,传感技术本身需要创新。在这个方向上我们的空间是很大的,95%以上传感技术创新是中低技术水平,创新不难,高端技术在别人手里的原因是它的市场规模很小,这是一个核心问题。高校、科研机构有能力创新的很多,因为95%的都不是高难度技术。

二是要将感知和业务系统紧密连接。对于智慧城市,今天提到的计算、边缘计算、语义计算,它们的核心问题是把计算和感知的语义性、对象事物处理的语义性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有机链环,例如人工智能的很多问题是在这个部分解决的。今天讲的起点还不够,还需要有新的处理方式,包括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能力,而这个方式和能力是要和你解决事情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抽象的讲技术,因为不同业务系统处理的数据类型、特征、量、时间要求、算法是不同的。把一件事情从今天的水平,无论是交通、医疗还是其它东西,要走到更高的、有智慧的水平,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要把一些概念和要做的事情套在一起,虽然也叫创新,但它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内部来解决。

第三个问题,互联互通是不够的,还需要再向前迈一步。

对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互联互通使信息能与政府职责连接起来,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智慧城市,我们需要在这个上面再往前走一步。在智慧城市的十几到二十个要推进的业务中,大约三分之二是超越政府内部部门职责的,通常是和外部的人、企业连接在一起的。智慧城市的业务特征已经超越了电子政务,比电子政务的范围大很多。对于电子政务,互联互通有很多的共同点,互联互通后便可使用,但在做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的时候,仅是互联互通是不够的。实际上,这个流程是需要重新构建的,把政府部门的各自业务部门连接起来,把水务、城管、养老等业务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在不同机构的业务体系下,甚至是遍布全社会的状态下,我们要构建它的流程。不仅要构建流程还要把数据链从头到尾把它表示出来。从头到尾,把数据的来源、处理到保证各方面的利益,把这个过程想清楚,互联互通是不够的。互联互通后,这个事情还是有所不足,我们还需往前走一步,把数据按照事物需求的质量、数量、时间、精细度、格式化一致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完成它。我们需要在这个方面做重大的创新,创新技术难度不大,但需要真正的前瞻性和高度,否则没有基础。

今天讲智慧城市的创新,我们一定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方面,把其它的东西合起来,共同创新。同时,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在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中找到最大公约数,一定要做,这就是创新。与我们过去走的路不同,就是创新。在座的嘉宾有不少做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志,我希望回去以后,大家能真正实事求是的思考,调整一下我们的落脚点,把眼光看得远一些,我相信智慧城市的发展会走得更好。谢谢大家!


广  告 4959c76683d124bac0b6e2ee7fbcf4df.jpg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2973

粉丝3241

帖子994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