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标题: 【市场评论】领土争端的战略与战术 [打印本页]

作者: melion    时间: 2014-3-25 19:01
标题: 【市场评论】领土争端的战略与战术
   二战后的领土争端,有的通过国际法庭(如利比亚与乍得)解决,有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如中俄),但似乎没有通过战争的解决的例子(或许本人孤陋寡闻)。战争可以分出胜负,可以暂时平息恶化的事态(如英阿马岛之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土争端(如阿根廷仍然主张对马岛拥有主权)。

      目前的国际格局,很大程度是一战和二战形成的。比如,一战后,横跨欧亚有庞然大物奥匈帝国,竟然只剩土耳其这么一小块,结局是诞生了无数小国,也附带产生了无数领土争端。
      二战后期三个重要的协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雅尔塔协议》,以多边安排的方式对国际势力格局进行了重新划分,解决了一些领土争端,同时也形成了一些领土争端。钓鱼岛领土争端,就是这个时候埋下的种子。
      现在,领海争端比领土争端更多。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了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传统的领土概念得以延伸,曾经并不那么受重视的小岛,受到极大的重视,如冲之鸟礁争议,日本认为是岛,中国认为是礁,其中的差别大得很。
      除非来一次一战二战那样的多边安排,双边很难解决领土或领海争议。

      即使强大如美国,仍然有领土和领海争端。美国与加拿大、海地、牙买加、尼加拉瓜、哥伦比亚、马绍尔等国有领土争端。二战后,美国打过很多国家,有比较大的国家,如伊拉克。也打过比较小的国家,如巴拿马,但并没有因为领土争端打过仗。
      同时,我们也没有看到因为美国的强大,那些与其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因此放弃自己的权利。
      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在领土争端中让对手不敢出手,让领土纠纷“静态化”,不让争端变冲突。美国就是如此的。也可以在争端恶化时,打赢一场战争,如马岛之争。但并不会因此让争端消失。
      其它国家,特别是国力相当,或者有历史恩怨的国家,或者有宗教冲突的国家,如希腊与土尔其、中国与日本,领土争端经常恶化,很难做到“静态化”。已经埋好炸药的火药桶,无论哪个引信都可能引爆。
      领土争端的冲突化,或者由国内政治引发,是转移国内矛盾的出口;或者由别有用心的人挑起(如石原);或者是擦枪走火。
      领土争端,没有退让的空间。只要退让,政府就丧失了“合法性”,所以必须硬挺。即使行动中退让,嘴上绝不会退让。

      领土争端,到底怎么解决?
      通过新的世界大战形成新的条约和协议?我同意史贤龙老师的观点:“美国包括西欧战后的反战运动,深深影响了几代人,象一战、二战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从法理与心理上,都丧失了合法性。”未来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未来通过战后的多边协议解决领土争端比较困难。
      通过国际法庭解决?国际法庭倒是裁决过一些争议,但有一个条件,即双方都认同,任何一方不接受都不行(如日韩独岛之争,日本就是同意提交国际法庭)。从以往案例看,都是小国争端,数量并不多。
      通过局部战争?二战后因为领土争端的局部战争不少,无论局部战胜以什么形式结束,都没有最终解决领土争端,即战争结束了,争议仍存 在。
      中国的领土争端,都不适用上述解决模式。

      二战前,解决领土争端的主要方法是战争,逼迫对方签订城下之盟,纯粹是实力说话。
      二战后,战争仍然存在,战争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政府(换个政府),或者改变一个国家的颜色(走不同的路线,如伊拉克战争),但战争并没有解决领土争端。伊拉克与伊朗战争,打了那么长时间,不分胜负,没有解决领土争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因为领土争端,引发海湾战争,伊拉克的战败,也没有解决领土争端。
      过去常有人说,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这个说法值得怀疑了。实际上,现在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的案例反而比较多。当然,前提是双方政府和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多数遵循此例,双方都有让步、妥协。中国与日本,不会走到这一步,因为中日有世仇,除非双方实力消长,差距特别大,否则,不会有解。
      上面所谈的所有观点,只是想证明一点:现代战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领土争端,无论胜败都是如此。那么,领土争端怎么得到解决呢?特别是中国的领土争端怎么解决?

     [sell=1,2]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根据未来规划现在。
      战术是什么?战术是现在积累未来。
      可以设想,20年后,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发生“意外”,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在GDP上超过美国没问题。成为GDP第一大国后,影响力在20-30年主导世界格局(包括军事力量),这是基本规律。
      一个国家主导世界格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二流国家和三流国家成为“跟屁虫”,如澳大利亚永远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结盟。只有三类国家难以收编:一是部分自视甚高的资源性大国,如俄罗斯、中国。无论中国如何落后挨打,因为历史、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国,即使在清朝末年仍然如此,即使在蒋介石时代也是如此;二是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差距巨大的国家;三是“坏孩子”式的小国。
      美国的实力,确保了领土争端“表静态”。中国的实力增长,正在朝这个方向迈进。当然,时间跨度大约是20年。
      20年以后,中国的领土争端,要么通过创造“和平气氛”,通过谈判得以解决;要么因为实力的巨大差异,争端得以“静态化”。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般不会通过战争解决领土争端,但完全有可能通过战争划分世界格局。

      越是大国,越是差距很大的国家之间,越要注意在领土争端中避免“示强”,避免“欺侮”小国的形象。美国就没有滥用其优势力量解决争端——当然,现实越不需要的这样做。中国在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也在避免这样做。
      既然战略最终是实力说话,那么战术就是为“和平解决”创造条件。创造什么条件,我觉得国际法庭裁决领土争端的原则值得关注,依次是:国际条约、依法占领、有效控制。
      在没有国际条约的情况下,依法占领和有效控制就非常重要。美国与其它国家的领土争端,多数为美国依法占领或有效控制。
      中俄重新划界,“黑瞎子岛”本来是中国领土,但在张学良与前苏联的战争中,被前苏联占领,中俄划界谈判中,俄罗斯就占了便宜,因为它实施了几十年的“有效控制”。
      领土争端的战术问题,就是尽可能地“依法占领”或“有效控制”,或者不让对方的“依法占领”或“有效控制”变成现实。
      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我们实施了部分有效控制。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也做到了这一点。
      钓鱼岛,本来日本是“有效控制”,这对日本是有利的,时间越长对日本越有利。日本闹事,反而给了中国改变“有效控制”的机会。中国这次的反击,其实是日本给中国创造的机会。
      中国的第一个战术是:不让日本的“有效控制”变成既定事实,划定领海基线、登岛、渔船捕鱼、海监船巡航、无人机巡航、公布钓鱼岛气象。这些都是改变日本“有效控制”的战术措施,非常得力。
      中国的第二个战术是:如果战争真的不可避免,那么就对钓鱼岛实施“依法占领”和“有效控制”。

      我一直有个困惑:日本到底想干什么?钓鱼岛的现状和“搁置争议”是有利于实施其自认为的“有效控制”的,为什么日本反而会闹事呢?闹事应该对日本不利啊?至少战术上是占不到便宜的。
      即使中日发生战争,即使拉美国“下水”,战争也无法解决钓鱼岛问题。假使中国战败,中国会放弃对钓鱼岛的主权吗?即使中国政府换届,政府会放弃主权吗?
      这些目的都达不到,日本到底想干什么呢?鉴于日本过去的历史,我只能猜测日本有个“战略阴谋”,即以领土争端为导火索,谋求改变中国相对日本不可逆转的战略态势。
      前面分析过,中美日之间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小规模的战争是有可能的,而且伴随小规模战争而至的“经济制裁”是有可能的。英阿马岛之战,初期美国中立,等到战争开打,美国开始与英国一起制裁阿根廷。
      很多人以为日本害怕中国经济制裁,中国害怕美国制裁吗?如果美国与西方国家一起制裁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美国制裁过很多国家,最不害怕制裁的是朝鲜,越穷越不怕,越穷越对外界没有依赖。美国对伊朗和前伊拉克的制裁就非常有效。美国主导的制裁,会让一个国家经济倒退几十年。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害怕任何单一国家的经济制裁,包括美国。但是,中国巨大的外贸依存度,却经不起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六四事件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影响了中国很多年,欧洲的武器禁运现在仍然没有解除。[/sell]


作者: 武汉智能-行    时间: 2014-3-25 19:06
国际形势啊,擦,俺们很少搞政治啊
作者: 智能家居顾问团    时间: 2014-3-26 10:01
国际。。。。问题。。。。智能。。。好吧!我们跑题了




欢迎光临 智能家居 (https://bbs.mywl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