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SF6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和检测

[复制链接]
iotsensor 发表于 2022-4-14 15: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F6传感器采用 NDIR 原理检测,通过红外光源,具有反应迅速灵敏、抗干扰能力强、长寿命、高精度、高重复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SF6传感器是专为监测六氟化硫而设计的传感器,可以有效监测六氟化硫的浓度,并在超过限值时及时报警,提醒人们免受伤害。
SF6传感器主要检测环境空气中SF6气体含量,当环境中SF6气体含量超标时,能进行实时报警,可以普遍应用于电厂、变电站的高压开关配电室以及高压开关生产车间环境中监测六氟化硫气体浓度,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 SF6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和检测。
纯净的六氟化硫SF6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燃的惰性气体,密度是空气的5倍,实际散热能力比空气好,电负性强(电子亲和能3.4eV,其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的能力,因而阻碍了放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具有较高的绝缘强度)。SF6对金属及绝缘材料无腐蚀作用,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不易被分解SF6气体在高温下发生分解需要大量的能量,因而对弧道产生强烈的冷却作用。SF6气体的灭弧能力是空气的100倍以上,且其分解气体均具有很强的绝缘强度)。
QQ图片20220413173220.png
空气是具有一定绝缘性的,220V的电源,正负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是不会有电弧产生,不会有火花,但是如果靠的太近还是会有火花产生,危险性很大。220V是这样,380V的安全距离会更长。而发电厂的变电站、管理几户几十户居民用电的配电室(也称配电房,配电室,配电所)、管理一个片区用电的开关站或者环网柜等,电压会更高,达到千伏万伏,如何做才能既缩小体积又保证安全呢。电力行业通过GIS设备来保证安全。具体是采用一些特殊气体作为开关设备的 绝缘介质,用灭弧介质,将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中压元件集中密闭在箱体中。
由于SF6气体具有这些优势,SF6断路器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油开关,SF6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也获得了较快的推广应用。SF6设备体积小、可靠稳定,但SF6气体的泄漏是电力行业主要事故之一。正常情况下,大气中水分的浓度是SF6气室里水分浓度的几十倍,在南方这些湿度比较大的地区,水分浓度差可能达到上百倍,所以,巨大的内外浓度差使得水分一有机会就会渗透到SF6气室里,引起微水大幅升高。而水分在电弧及高温作用下会与SF6气体产生一系列反应, 水分是产生腐蚀性、毒性的主要促成剂。另外由于SF6比空气沉,一旦发生泄漏基本会跑到底层,很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各种伤害。这样看来SF6的泄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在泄漏在超出一个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后及时发出预警。所以,在电力行业围绕SF6有很多参数需要检测,纯度检测(检测SF6气体的密度变化。密度值以20时SF6气体的压力表示),泄漏检测和分解物检测是主要的三个方向,SF6具有较强的红外吸收特性。
除此以外,SF6的检测还有半导体原理,也可以通过高压击穿法检测,但是这两种方法误报频发,检测精度和稳定性都无法保证,在行业内是无品的选择。另外还有超声波和热导原理SF6传感器,这两个原理都是通过物理参数(分别是声速和导热系数)来检测。因为电力行业SF6泄漏后空气成分不复杂,正好迎合了这两种原理的特征。基于这两种原理做出的产品不仅成本低,同时具有零点稳定,误报少,免维护等特征。
ISweek工采网专业提供红外六氟化硫传感器IR-SF6具体产品如下:
5ff2d797cf3d8.jpg
红外六氟化硫传感器(SF6传感器) IR-SF6系列 产品特点:故障诊断防误报技术,温度及压力补偿技术,防结露技术,寿命大于10 年
5fe00d0408ab8.jpg
同时,工采网提供SF6监控系统中温湿度传感器:韩国Samyoung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HTW-211,HTW-211是基于HumiChip®的精确可靠的湿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的湿度输出已经温度补偿,并且是线性电压,可直接连接带ADC输入的微计算机。特别设计的成型封装和涂层材料能够确保即使在严苛环境下的耐受性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HCPV控制、工业工序控制 、医疗、汽车、环境监控等诸多领域。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