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音响发烧纵横谈(3) 什么样的音乐更动听?

[复制链接]
置顶 melion 发表于 2013-9-11 15: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保真音响的音质评价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其一,现有的音响设备测试技术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其保真度;其二,音响设备的高保真并不等于重放音质就优美动听,因为声音的优美动听不仅涉及到音响设备的高保真,而且还涉及到音乐艺术上要求的对声音的修饰与美化;其三,音质评价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它与听音者的心理习惯、艺术修养和个人爱好等密切相关,“一百个观众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发烧友心目中可能有一百零一种靓声标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全世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定量的音质评价标准。

重放声音的音质是否优美动听,对于不同的节目内容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语言节目来说,主要要求发音清楚、自然、易懂和分辨率高。对于音乐节目来说,则要求音域宽广,动态范围宽,乐音清晰、丰满、融合,低频段浑厚有力,中频段明亮突出,高频段色彩丰富,听音感觉亲切、和谐、动人,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在家庭影院音响系统中,还要求声音有环境感和深度感,并与画面配合默契,符合特定的环境气氛。

根据一些音质评价专家的意见,音质具有三个主属性和四个副属性。音质的三个主属性也称音质的三要素,即响度、音高、愉快度。响度有大小之别,音高有高低之分,愉快度有愉快不愉快之说。音高和响度都有相应的客观量,而愉快度则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在听感上,不同响度、音高和愉快度的声音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效果。响亮的声音一般使人感到坚强有力,紧张激烈,威武雄壮,近在耳边或声势逼人;微弱的声音使人感到犹豫不决,漠不关心,渺小而遥远,虚弱兼纤细。高频的声音听起来尖锐、刺耳,富有穿透力,更纯,更远;低频的声音则显得丰满、温柔、隐约、沉重,更近,更稳定多变。

       音质的四个副属性为平滑、明亮、丰满、清澄,其反义词为粗糙、灰暗、干瘪、浑浊。

音质主属性的不同组合可以使声音表现出不同的副属性,如清澄的音是高(频率高)、弱(响度小)、愉快的音,如轻轻吹奏的双簧管;浑浊的音是低(频率低)、强(响度大)、不愉快的音,如使劲敲一面破的大鼓发出的声音。照此推论,平滑的音是低、弱、愉快,明亮的音是高、强、愉快,丰满的音是低、强、愉快。如果将这三个褒义的音往相反方向转换,就得到粗糙、灰暗、干瘪这三个贬义的音。

除了这七个属性外,长期以来在对高保真音响的评价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质评价术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括号中为对比词)。

圆润(粗糙):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很小,混响声成分及混响时间合适。听起来低音厚而不浑浊,中音丰满而不生硬,高音明亮而不刺耳,声音富有光泽。

融合(分割):如果录制节目时,录音师对一些乐器或一些声部均衡不当,将它们共同具有的一些频率成分丢失,就会使聆听者觉得缺乏层次,衔接不好。比如,对小提琴低频切除过多而对大提琴中高频切除过多,则听起来就会感到层次欠缺,有分割感,反之则融合感好。其次,乐队的各个声部或各种乐器的声音比例适当也给人以融合的感觉。

明亮(灰暗):中高频及高频充分,响应平坦,混响适度,有丰富的谐音和较慢的谐音衰变过程。亮度损失过多,则声音显得“暗”,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沉闷;亮度过分,则声音显得“脆”,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紧张;亮度适中,给人一种亲切、活跃感,听起来不费力,声音明朗、清晰而活跃。

清澈(浑浊):“清澈”是指高频响应好,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不抱团,有清澈见底的感觉。“浑浊”则是指高频分量严重欠缺且低频层次不好,失真较大,整个声音一片糊状。

宽厚(单薄):声音厚实有力,低音丰满,高音不缺,有一定的明亮度,低频能量较强,尤其是200~500Hz的声音出得来,混响适度,失真小。反之则感声音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混响时间短,尤以中低频的欠缺为甚。

柔和(生硬):柔和指低音松弛不紧,高音不刺耳,且中高频、高频逐渐减弱,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安静、轻松,听起来悦耳、舒服。生硬则失真较大且中频突出,高频谐波衰变过短过快,混响短缺,瞬态响应不好,听起来低音显得干涩,中音不丰满,高音发毛而无光泽。

丰满(干瘪):中低音充分、醇厚,高音适度,响度恰当,听感温暖舒适而富有弹性。声音干瘪是指混响的余音过短,对语言清晰度有利,但使音乐失去生动活泼的感觉。

饱满(发飘):中频和低频份量充足且有一定的混响,允许有适当的扩张,而有混响但中频和低频又严重不足则声音发飘。

有水份(干涩):有水分指混响适当,干涩指无混响或混响时间很短。听音环境的扩散条件不好,混响时间短,尤其是缺少中高频混响声,容易导致声音的干涩和费力。

有力度(发散):所谓力度,实际上就是音强的变化范围,即动态范围。有力度是指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动态范围大,响度足,中低频充实,既能呈现浩大的气势,也能使人领略到优美的细节。力度常与低频及中低频的能量有关。

平衡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声音频响的平衡。声音的高、中、低频的分布应该是类金字塔式的,愈往下段,声音愈浑厚,愈往上段,声音就愈纤细。有些音响我们乍一听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但听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觉得干涩无味,甚至头晕目眩,恶心不适,这是低频单薄、中高频过分突出以及中低频极度膨胀导致频响失衡的结果。二是指立体声左右声道的平衡,即两个声道的放音一致性较好。

活生感:指音乐很活泼,不死气沉沉。换句话说,就是器材的解析力强,通过声音,我们似乎看到了演奏者或演唱者的一举一动与投入精神。活生感不好的器材表现为声音很紧,很拘束,很单调,无论听何种音乐,很难使听音者与它产生共鸣。

定位感:用高保真音响重放大型交响乐时,应能够正确地再现乐队中各种不同乐器的分布位置,这就是定位感。若要细分,定位感又应包括方位感和距离感,定位感好的立体声重放,应保证声象方位基本准确,声象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空间感:声音能呈现房间的空间大小。不仅要求声象方位准确,而且有宽度感、深度感甚至高度感。

临场感:也称现场感,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合适的近次反射声、混响声和必要的效果声,是产生临场感的必要条件。

空气感:空气感是指人耳对音响在空气中产生之振动的量感及穿透力的感受,常用于对萨克斯曲的评价。空气感强的音响重放给人的感受是似乎整个空间充满了声波的振动;低频的振荡犹如滚雷,大有卷起裤边裙角之势;中频的振动犹如号角,令人胸背穿透;高频的震颤犹如蝉虫,直侵耳鼓。

量感:声音的量感是指某种音响状态给人的多少和大小的感觉。声音多,说明音响系统表现力强,则量感丰富;声音少,说明音响系统表现力弱,则量感单薄。另一方面,声音大,量感强;声音小,量感弱。以多少而论,自然是量感越丰富越好;以大小而论,并非量感越大越好,而应是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即在各个频域的量感应均衡。

声音的宽与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重放节目的频率范围。如果重放节目时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宽广愉快的感觉,这就是声音宽;反之,重放节目时基本听不见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只有中频,就象在电话里听到的声音一样,这就是声音窄。当然,如果只有高频或只有低频一段声音重放出来也叫窄,不过绝大多数情况是只有中间一段,因为这是最容易重放出来的。二是指声场的空间感。如果重放音乐时感觉到声场有足够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则称为声音宽;如果音响展不开,仅在某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律动,就好象通过窗口聆听室内的声音一样,这就是声音窄。

声音的松与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耐受,这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

声音的肥与瘦:肥就是过于丰满,一般指低频过多且水分不少,亦即有一定的频率失真并且频响偏重,瘦的概念与前述的干瘪概念基本无区别。

声音的厚与薄:声音坚实有力,低音丰满,能清楚分辨100~500Hz的声音,中、低频能量较强,高音适中,混响合适,称为声音厚;反之,如果声音单薄,缺乏力度,混响时间短,缺少近次反射声,谐波成分不多,声音的平均强度不高,800Hz以下的信号衰减过多,即为声音薄。

声音的软与硬:声音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说其频率响应范围小,缺乏中、高音,没有力度,说明音响系统较差;另一种是说中、低频响应范围宽,声音松弛,失真度低,阻尼性能好,听音感觉柔软舒适,说明音响系统较好。声音硬则只有贬义,它是说缺乏低音成分,中、高音成分过多,而且高频谐音衰变过程过快,低音部分混响时间过短,有明显的互调失真现象。

声音的空与实:混响时间适中,直达声比较强,中低频有足够的响度,则声音实;混响时间过长,直达声的比例过小,主音不突出,则为声音空。

声音的尖与粗:两者均为频率响应不均匀所致。声音尖是指低音和中音缺乏,高音则过足,听感刺耳;声音粗则是指低频部分声能密度大,中、高频部分的声能密度较小,声音的明朗度和混响都较差。

声音荡: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低音略过足了一些,但中、高音部分不缺少,声音松弛而有弹性,低频混响时间稍长,在80~100Hz频段提升较多,听感上低音丰满、音色悠荡,说明整个音质较好。另一种是指低音部分过分夸张,使声音失去了平衡,缺乏亮度与层次,说明整个音质较差。

声音木:低音和中低音成分较多,中高音和高音成分较少,音质中缺乏谐音,音色不透亮或混响时间偏短,声音扩散能力较差,听音时感觉声音呆板,不舒适。

声音缩:声音的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少中频成分,混响时间短,响度低,失真度大。听音时感觉声音较远,好象缩在里面,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声音劈:也称声音破。声音的声能密度过大,有严重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现象。在音响设备中,任何一级电路有过载削波失真存在时,都会产生声音发劈的现象,严重时还伴有“噗、噗”声。

声音嗡:频率响应不均匀,在120~300Hz频段有谐振现象,300Hz处提升过多,混响时间过长或混响过强,而且低频段有染色,就会产生“嗡嗡”的浴室效应,严重影响重放声音的清晰度,听音时感觉到声音中的鼻声过重。

声音虚:音色不坚定,混响时间过长,直达声比例不足,间接声过多,缺少中音成分,声音的平均声压级较小,响度低,清晰度差。

声音抖:声音抖晃不定,一般是由于声源中CD唱机或电唱机的机械部分转动不稳,使重放声音的频率产生偏移,造成音量和音质的变化。

声音扁:频带狭窄,声音单薄,音质不纯,失真较大,或混响不足,丰满度欠佳。

声音透: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好,频响宽而均匀,中高频与高频出得来,混响声适度,尤其是中高频混响充分,低音不含糊,有一定力度,清楚明亮,层次感好。

声音发毛:声音中的中高频和高频成分过多,且在该频段的失真度大,有瞬时过载的现象,阻尼差,信号的方波有寄生振荡现象。在听感上有高音的附加音,声音毛糙、不干净。

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高次谐波成分,而且有瞬态失真现象,在音响设备中有过载失真的情况时,声音就会有沙哑的感觉。

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尤其是中高频和高频段。一般是音响设备中存在严重的过调幅失真并有过载削波的现象,会引起声音发炸的感觉。   

声场与音场:在音质评价中常常用到声场和音场这两个术语。有时这两者作为同义词使用而不加区别。严格说来,这两个词的意义略有不同,”音场“更适合指人们主观感受到的音响空间感,其表述角度偏向于审美方面;而”声场“更适合指不以人之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音响空间状态,其表述角度偏向于客体方面。

音乐味:音响的要旨在于完美地重现音乐,如果通过音响系统重放的音乐能够充分展现音乐的本色、风格和细节诸因素,聆听时使你忘却了音响的存在而完全投入到优美的音乐之中,我们称之为”音乐味“浓;反之则称为音乐味不够甚至可谓缺乏音乐味。

松香味:用于对弦乐曲的评价,如常说小提琴曲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浓郁等。它是指拉弦乐器的弓与弦摩擦发出的一种频率较高、响度较低、有毛刺感但听上去却使人愉快的音。对于小提琴之类的拉弦乐器,弓与弦之间的摩擦需要松香的帮助才能实现,拉琴之前常常要在琴弓上打松香,松香味这个说法也许就是由此而来的。松香味足反映了重放弦乐时临场感强,仿佛听者就在演奏现场,连拉弓时的松香味都依稀可闻了。

透明度:透明度是指音响的风格和形态是否鲜明易识的程度。透明度不好的音响听起来就象是在人们面前蒙了一层面纱,朦朦胧胧,难识“庐山真面目”。

金属声:声音出现金属声,说明其中高频部分某个频段突出或有谐振峰值,造成频率响应不平均,失真增大,阻尼不足,瞬态响应差。听音时感觉声音变硬,似乎伴有金属物品的杂声。

解析力:指音响诠释分析表现对象的能力,即能否逼真地反映和剖析音乐的细节。音响解析力的强弱有时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如传统的或一般的书架式音响侧重于中频段声音的细节描述,而顶级的极品音响则可对各个频段的音乐细节都能作准确而又丰富的刻画。解析力优异的音响对诸如交响乐队演奏时的翻谱纸声、小提琴家的呼吸声、衣袖的摩擦声等,都能够细小入微地呈现出来。

声染色:一种主观评价重放音质的专用术语,指在重放声音中,无论比原始信号增添了什么或减少了什么,都一律称之为声染色。

乒乓效应:声象如乒乓球般左右来回跳动,听者觉得一个完整的声象被肢解。

石墙效应:与乒乓效应类似,放声时声象群被分割成左右两半,中间犹如被高墙隔开。

钥匙孔效应:声音的立体感很差,好似单声道放声,如同通过钥匙孔来听室内的音响。

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是一种社交聚会,参加的人数众多,三三两两的交谈声汇成一片,但人们仍能听清楚交谈者的说话声。鸡尾酒会效应是指立体声效果很好,听者可以清楚地分辨交响乐队中各个乐器的方位。

在以上的各评价术语中,有关频段的划分是:150Hz以下为低频,150~500Hz为中低频,500~5000Hz为中高频,5000Hz以上为高频。为简便起见,常直接把150~5000Hz称为中频。

本文摘自庄奕琪著《现代家庭视听指南》第二章

单火调光美莱恩,护眼、智能 、很省心!http://www.melioncn.com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