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智能家居:如何叫好又叫座

[复制链接]
melion 发表于 2014-4-1 2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4337cfeo614oj31f13fo.jpg


近日,谷歌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Nest智能家居企业,意图在战略上进行软硬结合的大布局,以巩固信息搜索与整合的主业,进而形成战略优势来抵抗苹果等竞争对手的威胁。而纵观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为何十几年来一直是一潭死水?智能家居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呢?

谷歌意在软硬结合

谷歌收购Nest智能家居企业的新闻轰动全球,很多人都给出了不同角度的剖析,但毋庸置疑,此举是谷歌的重要战略布局。众所周知,信息搜索与整合是谷歌赖以生存的根基,但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来源和增长远远超出了互联网的信息规模。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超过260亿个对象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其中并不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连接到互联网,这几乎是2009年的30倍。

硬件设备是物联网最基本的起点,所以谷歌不断发布智能眼镜、自动驾驶汽车等硬件设备,不过这些硬件产品依然不够核心,尚未对苹果形成直接挑战。而Nest智能家居则不同,其具有极大的优势,首先是Nest的创始团队源于苹果,对苹果最为熟悉;其次是Nest的智能温控器、智能烟感器等智能家居产品,通过传感器可以获取庞大的用户信息,极大地巩固了谷歌信息搜索的霸主地位。尽管Nest的联合创始人、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表示不会将用户数据供于谷歌搜索,但是已经被完全收购的Nest能有多大的自主权呢?

呐喊者与彷徨者

谷歌收购Nest,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很多人都在呐喊,但仍有人在彷徨,彷徨与呐喊的背后,是对智能家居何时能够燎原中国大地的各自判断。

那些呐喊的人,看到了谷歌32亿美元而且是全现金的阔绰收购,心里想 “谷歌一定是看准了智能家居行业即将爆发”,不禁暗喜。他们再看看中国股市中安居宝、东软载波等智能家居企业因此股价上涨,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呐喊起来:“智能家居的春天到啦!”他们这么一呐喊,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场景,很多人也就自我催眠式地认为,“智能家居都当了十多年的丑媳妇,现在也应该熬成婆了吧”。

热闹的另一边,是一群比较理性的人,这群人并不是不相信智能家居的春天的美好,而是为其现实状况感到担忧。从1999年引进中国一直到现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确实成熟了不少。一开始是纯概念型的,到后来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发展,再到无线技术的突飞猛进,十多年来智能家居最大的成就在于,无线技术带来的便利化安装和智能手机带来的集中化控制。然而,这些成就只是较大地解决了消费者“买来好不好用”这个第二步的问题,消费者“要不要买”这个第一步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它们主要是价格昂贵和功能不实用。谷歌收购Nest,能一下子改变这个现状吗?那些彷徨的人很直接地给出答案:“不能。”

智能家居乱象层出

虽然每个人对谷歌收购Nest的解读不太一样,但都会认同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混乱的现象,它们从一个侧面发映出,谷歌的大手笔并不能使所有人为之呐喊。

首先,产品同质化严重和功能不实用。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功能绝大部分以便利性的控制化为主,如窗帘控制、灯光控制、电器远程控制、抽屉控制等等。传统智能家居企业将这些可有可无的产品打包来卖,很难刺激到消费者的痛点、痒点、兴奋点。虽然有些智能家居公司如Broadlink、幻腾智能家居已经摒弃了传统的大而全的产品组合,开始走轻量化的产品路线(如幻腾只做情景化智能灯光),但毕竟是小众人群,没有打开大众化的市场。

其次,很多智能家居企业野心太大,都想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纷纷鼓吹自己的技术和功能,导致不同智能家居企业的产品互不兼容,用户只能购买同一家企业的产品。事实上,智能家居本身就是一个大集成的系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把所有的产品都做成功,就像没有哪个企业能把家电行业中的所有产品都包揽一样。行业标准的不统一,极大地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再次,价格上也较为混乱。之前,智能家居产品都是针对别墅业主等高端市场,一整套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卖到30万元以上。但是,随着智能家居平民化趋势的临近,一整套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万元以下,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以几近成本的价格出售。价格竞争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智能家居平民化的实现进程。但是,打价格战通常是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成熟行业,智能家居这个市场很明显刚刚起步,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完善产品和打通消费者环节上。

最后,智能家居的销售渠道看似很多,其实很单一。国内很多智能家居企业在招商时,列出家居城、家电城、社区专卖等十几种销售渠道,让经销商感觉容易进入市场,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以家电城为例,苏宁电器在2012年推出“私享家”智能家居品牌,并且联合了霍尼韦尔和聚晖电子,但是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有些厂商竟然打着招商的旗号来圈钱,对经销商的管理无从谈起。总之,智能家居的渠道模式仍处在探索之中。

必须迈过的门槛

尽管有诸多市场乱象,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智能家居产品从神坛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大趋势仍然可以预见。具体到每个企业,则要看其能否率先迈过以下几道门槛:

价格门槛。智能家居要走向平民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价格。谁能够率先把价格从几万元、几十万元降到万元以内,让广大消费者接受,谁就能获得进入平民市场的优先权。目前,一个智能开关卖几百元,用户需要为这一操作方式的改变多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成本,这种消费理念和方式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功能门槛。对于传统智能家居产品来说,最大的痛处就是功能上的不实用,很多企业都是按照传统的控制化和集成化思维,以“中控+若干控制单元”的模式来研发和生产产品,但是这种模式却造成了“圈外冷,圈里热”的智能家居企业自嗨的局面。因此,要想实现平民化,就必须彻底把产品做到“实用、必需”的程度,比如帮助普通家庭保护健康或者节省费用,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

安全门槛。智能家居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家居产品要保持运行的稳定性,不能导致功能失控,比如烟感器要保持24小时检测状态,否则有可能造成家庭灾难;二是智能家居网络要做到保密性,防止入侵,如果别人能够很容易地破解密码,控制家庭中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这比传统的防盗失控更可怕。

用户体验门槛。智能家居行业要不断成熟,除了品质好、功能实用、性能稳定、价格适宜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在后期发展中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户体验。可以说,没有用户体验,再好的智能家居产品都将失去竞争力。而在智能家居用户体验中,除了外观设计人性化,更重要的就是要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

设想一下,一个智能体重计之所以比普通的体重计更受青睐,并不是它更加耐用或者有更好的品质,而在于智能体重计可以通过记录人体的体重变化数据,由传感器传输到服务器中,再由云计算对这些数据的价值进行挖掘,最后提供给主人一份改善建议报告。这样主人就能够感受到,这个体重计不是买来的“死”商品,而是时刻关心自己、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健康的智能化的“人”。而这才是智能家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智能家居这点星星之火何时能够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燃烧起来,并不是由谷歌的一个动作所能决定的。要想使智能家居产品从神坛走向寻常百姓之家,就必须迈过价格、功能、安全、用户体验等门槛,打通消费者环节,占据一片天下。

(作者分别为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高级咨询师)

(编辑:王 放 fangwen118@126.com

几个有意思的智能家居设备

Goji 智能门锁。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每天拿着一大串钥匙去开门,那么这款Goji智能门锁和应用也许正对你的胃口,你可以通过Goji应用或者同步手机蓝牙连接实现自动开门。即使主人不在家,也能通过移动应用为房屋清洁工或者职业遛狗人开门,而且门锁还自带高清摄像头,替代了猫眼的功能。

惠而普(Whirlpool)电磁灶。惠而普展示了未来智能厨房的概念,拿掉炉灶腾出空间,这款产品就像一个触摸屏,通过感应技术给锅加热,而同时使用者可在该界面操作菜谱,也不用担心有烫伤的危险。虽然还只是处于概念阶段,但该公司表示研发工作正在进行,未来5年即可推出相关产品。   

生活管理设备 Mother。Sen.se 推出的这款设备可以告知用户在适当的时间需要做什么。假如你需要每天服用一种药片,可以将 Mother 附带的 Motion Cookie 附着在被子上,这样设备就能自动监控你每天喝水的频率和服药次数,之后 Mother 所收集的数据能形成一个可视化的面板,用户可以查看过往的行动记录。同时,Motion Cookie有不同的颜色供不同的家庭成员使用,而且可以通过重新编程来监视不同的生活活动。

耗能高颜色就变红的Joule。与智能手机的推送提醒不同,Joule 用颜色表示屋内的能量消耗等级,设备上的屏幕也能够显示实时的能源消耗数量。自 2013 年 8 月开始内测以来,Joule 的厂商透露,数据显示高峰时段的能源消耗下降了 20%。


单火调光美莱恩,护眼、智能 、很省心!http://www.melioncn.com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