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风还没来。”在上周的2014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副总裁黄江吉这样说,台下是深圳的一干智能硬件创业者。
会场外的展区中,一些技术提供商和平台商正在展示自己在智能家居上的新技术和新概念,来参展的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几公里外的华强北,记者寻觅了一小时才找到一家卖智能硬件的小商铺。
圈内热,圈外冷,大多数人搞不懂,已经成为了智能家居的三大特点。
“我的手环记录我睡眠、起床,那为什么不检测到我要睡觉的时候把电视、音响、电灯全部关掉,窗帘拉上,检测到我起床的时候再打开?”黄江吉的想法和现场很多厂商眼中的智能家居概念一致,在他们眼中,甚至可以说现在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产品。
智能家居1.0:物联网在哪儿?
5月11日,墨迹天气发布智能空气检测产品“空气果”,尽管墨迹天气CEO金犁用乔布斯、谷歌甚至毛泽东的理念来包装这一先进产品,不过在之后为数不多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这款产品并没有被业内普遍看好。一名观众称,它除了告诉我家里空气很糟糕,外面更糟糕以外什么都做不了,而我却要为此付出900多块钱。
在点名时间上,从智能灯、智能开关、智能音响到智能牙刷一应俱全,而智能的概念无非是通过传感器和通讯模块连接到WIFI,并通过云服务器连接到手机,甚至直接通过WIFI连手机,实现用智能手机操控。
设备之间互相独立,形成信息孤岛,然后通过路由器联网,通过手机控制,成为了目前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的典型特征。
这带来了三个问题:
1、这个层面的智能化只是控制的智能化,控制设备从按钮、遥控器变成了手机、手势或语音,从近距离操控变成远程操控;
2、每个厂商都希望占据用户的手机,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用户手机中控制电器的APP就可以占好几屏。
3、用户需要为这一层面的智能化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