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索引
开启左侧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作智慧城市试点工...

[复制链接]
邢远 发表于 2014-9-22 1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作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总结与展望

0.jpg

  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总结与展望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郭理桥副司长

  2014年9月4日 新疆克拉玛依

  一、今年以来智慧城市大事记

  今年三月,国家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八月发布了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智慧城市的指导原则、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制度保障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指导,这些文件及后续文件的出台,一定会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今年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推进的第二年,各地夯实基础,开展了顶层设计和项目融资工作,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有部分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设节能与科技司在今年上半年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阶段总结,提炼了一批典型案例,出版了创建案例丛书第一辑,将通过近期举办多场培训会进行经验介绍和实地参观;另外,我们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和示范性的项目,组织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内容、技术路线、运营模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研究,形成标准规范和指导文件,指导试点城市建设相关项目。五月份我们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目前正抓紧编制《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和《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我们加强与科技部等部委的合作,发挥各部门优势,共同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开展2014年度试点工作。

  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总结

  (一)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主要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以“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目标,在2012年底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先后遴选了两批共193个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市、区、镇开展试点工作,签订了创建任务书,并从行政管理、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业推进、投融资等多方面开展了具体指导。

  1.坚持三个导向,把握五大要点

  牢固树立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智慧城市指导思想,通过文件和多次培训,要求各试点城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突破,引导试点城市把握五大实施要点,即:注重“一城一策”,谋划发展路径;注重以人为本,控制绩效质量;注重产城相融,加大内生动力;注重共享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市场主导,优化配置资源。

  2.中央地方协同,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试行)》,明确试点申报和创建过程中试点城市、省级主管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三方的职责,细化了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和变更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中央部委与省级主管部门、城市间的协同工作模式,并通过信息系统、qq群、微信、工作简报等多种平台提高试点管理水平。

  3.强化行业指导,以点带面推进

  我们引导城市从两个维度推进创建工作。在行业维度,引导城市重点关注公共信息平台、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在空间维度,引导城市推动社区(园区)、新区再到整个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以点带面取得突破。

  我们结合新型社区建设、老城区棚户区改造需求,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集中力量对项目的行业需求、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整体解决方案、建设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并通过智慧社区论坛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此外,为指导城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我们在总结数字城管推广工作经验基础上,探索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编制相应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这个指导意见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智慧城市任务部门分工要求的重要文件。

  4.探索金融创新,搭建融资平台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金融创新模式,与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农商行及基金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签署了2800亿的授信合作协议。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指导试点城市编制投融资规划,并在江苏、内蒙等地协助开展试点城市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对接。截止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已为多个建设项目提供百亿贷款,初步形成了银行对智慧城市项目及企业的评估和贷款模式。

  5.总结先行经验,推广创建案例

  创新来自基层,我们鼓励各地对智慧地发展城市的创新探索,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通过对不同城市和小城镇的探索、思考、建设的深度观察,总结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措施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我们遴选了第一批14个智慧城市创建案例城市,这些城市将战略规划、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多样化融资、技术创新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发挥市场作用,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各自定位和良性互动。我们还将继续关注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总结提炼出更多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二)省级主管部门管理创新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促进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组织城市申报试点,并加强创建过程管理,在试点组织管理、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及时出台指导文件

  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以期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原则、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等,确保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方案,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城管,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为题展开专项调研活动,江苏、山东、湖北、江西等省制定了全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文件。

  2.扎实开展过程管理,“以奖代补”发挥城市积极性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成由领导小组、专家组及纪检组构成的考查组,对各试点城市(区、县)2013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实地考查,重点对各试点保障体系,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其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逐项进行检查。经综合评议后,对各试点城市(区、县)任务书重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评分,以评分排名发放“以奖代补”资金。

  3.探索多种融资模式,促进项目资金对接

  贵州、甘肃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项目)纳入省级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有合作关系的银行、投融资平台代表和试点城市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探讨融资、运营合作模式,针对重点项目进行融资贷款。江苏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厅也积极组织了与金融机构的对接。

  4.强化技术支撑,促进成果转化

  贵州省率先成立了省级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协会,加强对共性技术的集中攻关。安徽省厅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共建“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了11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重点项目对接会,就重点项目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与相关的十多家企(事)业进行了交流,共同推进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

  5.相关标准先行,规范项目建设

  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湖南省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及标准体系研究”列入2013年度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并选择了多家不同专业的科研机构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单位。重庆市开展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编制和相关课题研究,《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智慧小区(家居)评价标准》已列入2013年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组织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要点》。

  (三)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创建工作进展

  2013年在部、省两级联合指导下,试点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绝大部分试点城市顺利完成了年度创建任务,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投融资规划、保障体系、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与数据库、产业化基地建设、各类专项智慧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过去的两年,部分试点城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六大创建特色初步显现。

  1.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试点城市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社区为目标,集成融合社区管理及服务相关数据,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社会治理、事务管理、便民服务、小区管理、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涌现出较多先进典型。上海市浦东新区有机整合各业务条线上的信息资源,并以社区为单元,在各类便民利民智慧应用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兰州市以虚拟养老院为切入点,采用政府引导、财政补助、企业运作、专业人员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几乎所有助老服务项目,满足了居家老人多层次的需求,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2.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试点城市注重整合已有的市、区级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集约、稳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北京市朝阳区实现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并在多年沉淀的城市部件、事件、人口、房屋等数亿条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为企业、公众提供多种智慧化服务。秦皇岛市依托公共信息平台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拉萨市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进社区,融社会治理与服务为一体,保障边疆城市安全。济源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构建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按需分配提升各部门管理服务水平。

  3.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试点城市在创建过程中,尤其是新区、生态区、示范区,十分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一体化开发,通过地下空间商业综合体、地下管廊、新型农村社区等建设,充分挖掘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和沈阳市浑南新区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舞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加快实施两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

  4.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试点城市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以“生态、绿色、低碳”为原则,立足于全局,优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建邺区)突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以智慧城市理念融贯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践三元一体的新中心城区建设;青岛中德生态园依托于泛能网架构了区域能源体系,从系统层面解决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并促进园区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株洲云龙示范区通过构建六大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实现了城市的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率管理。

  5.推进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

  在产业方面,很多试点城市把握转型机遇,找准产业发展定位,依托智慧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产业化、城镇化同步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以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乐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全面统筹融合各类规划,区镇合一,理顺体制机制,实现了由产城孤立发展的城镇化走向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化,促进城镇空间、产业空间与生态农业空间的有机平衡。

  6.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在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方面,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全球参与”的原则,先行城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管理,实现了以资本为核心优化配置区域内的人、财、物等资源。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成都市温江区以及新泰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三、下一步试点工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和八部委文件精神,完善智慧城市创建的体制机制,“一城一策”、“多元投资”抓好任务书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网络安全长效化,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

  1.积极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试点城市要在已建成的数字城管基础上,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逐步实现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融合,稳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统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通过统一的网格化管理平台,
整合集成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数据和动态采集数据,以创新社会服务为主线,以整合基层社会工作力量为重点,实现管理区域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工作对象动态掌握和管理责任到位,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市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2.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园区)建设

  结合新型社区和棚户区改造需求,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提高居住生活品质。在基础设施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智能、绿色、节能、节水以及室内外环境保护,统筹社区宽带、无线、微电网、安防监控以及各类传感器建设,建设社区“智慧的设施”。在社区治理方面,结合社区自治、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以及政府基层治理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便民优势与窗口作用,建设社区“智慧的治理”。在社区服务方面,以居民实际需求为驱动,以开放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增强物业小区服务品质,为公众提供创新的服务,建设社区“智慧的服务”。在社区生活方面,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智慧家居等个人信息化终端,以居民社区为节点,以主题社区为补充,为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设社区“智慧的生活”。

  3.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提升

  要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提升。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慧排水,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发展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

  (三)管理措施

  1.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

  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的过程管理,开展中期监督检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要求,发挥管理指导职能,落实报告制度,定期公布各试点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开展实施周期过半的试点中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偏试点城市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试点淘汰机制。要加强与本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2014年度试点申报工作。

  2.加强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

  省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区域典型案例的提炼与总结,开展交流培训,实现共同提高。深入挖掘和总结试点城市在资金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和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创建经验,推广试点管理经验,结合工作简报、现场会、报纸杂志等宣传渠道,促进阶段工作成果凝炼和宣传推广。此外,针对公共平台、城镇水务、智慧社区、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重点领域项目,组织开展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开展技术、建设、运营等方面专题培训,为各地智慧城市创建培养人才队伍。

  3.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各试点城市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全球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市有关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信息服务外包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信息服务,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市民等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创建;与全球典型城市、科研机构、优秀企业间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关键技术、运营及商业模式的借鉴创新。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绩效考核

  各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2015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和财政预算。要抓紧制定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实施管理机构和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监督考评。

  四、智慧社区建设

  最后讲讲本次论坛的主题——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健康细胞。智慧社区惠及广大基层群众,可增强城市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认同感。智慧社区建设见效快,能快速体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智慧社区也是绿色生态社区的重要支撑。

  我们十分重视智慧社区建设,组织多方优势力量编制并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从智慧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生活等方面指出了智慧社区建设方向和考核评价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开展的2014年度智慧城市试点中,我们将智慧社区新增为城市试点的必选项,要求每个申报城市都要建设智慧社区。我们同时将智慧社区列为新开辟的专项试点重要项目之一,希望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社区运营商等积极申报,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智慧社区样板并全国推广。

  今天召开的是首届智慧社区论坛,参会的各地方政府代表和企业届人士很踊跃,会议人数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可见大家对这个话题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会将这个论坛持续办下去,将其打造为智慧社区的技术发布、项目招商、投资洽谈的平台和案例、模式分享平台,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我的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精彩评论1

shunzhou 发表于 2014-9-22 14: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城市取得建树,必须做好上下游关系,已经对行业应对的支持
----------------------------------------------------
了解智慧城市,关注智慧照明,掌握无线通信(ZigBee、Wi-Fi),顺舟科技,聪明之选!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http://www.mywl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2973

粉丝3237

帖子993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sctz! !jz_fhlb! 搜索

智能技术共享平台 - 未来论

关注服务号

进入小程序

全国服务中心:

运维中心:天津

未来之家:天津 青岛 济南 郑州 石家庄

                商务邮箱:xy@mywll.com

Copyright © 2012-2021 未来派 未来论 (津ICP备1600023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