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单品类产品
通常讲针对普通大众类的产品,也是目前直接2C的产品,这类以小而美、性价比高,亲民性强等特点的智能单品类产品为主,也是我们讲的智能硬件家居类智能产品的新起之秀,他们也是针对大众化用户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新力军。
销售渠道:电商及众筹
发展至今,这类的智能硬件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走线上的,另外,还有众筹的渠道。 其实国内众筹平台的兴起跟智能硬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众筹,一来可以筹到资金,二来可以作为产品的推广的渠道,鱼与熊掌兼得,可谓两全其美。 众筹也是国外引进的模式,并非国内的原创,国情不一样,很多时候,国外的模式引国内就味了,目前感觉更像一个新产品发布及推广平台。 智能硬件众筹平台,还是要提一下“点名时间“,虽然不得已把接力棒交给了更大流量入口的京东和淘宝众筹。这里想到一句投资和创业很经典的问题:万一巨头做了,怎么办? 但相对国内众筹模式的探索来讲,包括目前的股权众筹的发展,它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后面有机会希望再跟大家探讨。 虽说线上电商及众筹平台提供了一个优质的销售及推广渠道给智能硬件创业者,但是真正享受到红利的产品并不多,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产品能在众筹平台上火了一把外,大部分的智能硬件团队的产品并没有在热潮下得益。 除了竞争和推广客观原因,我想更多还是要从产品本身及定位找原因。
现在主要从消费者群体定位的角度来分析,找找原因,家居类的智能硬件,相对普通大众用户的产品定位及需求来讲,到底有没问题?
简单的几个思路:
第一、相对一般的用户 连房子都买不起,何来智能家居。 他们对硬件追求,没钱买台小米手机,有情怀的买台锤子, 何况拿出去一点也不会丢脸,再买个手环,运动运动,卖弄卖弄每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里路,要不是存几个月的工资恨心买台Iphone,发烧友另当别论。 毕竟家居类的产品跟常规消费类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的属性的上差异。
第二、相对中产阶级用户
外地来打工者,要是有能力供楼供车,估计也到了供下一代的时候,就算是还没到这一步,估计更多也是集中在手机,电脑,服装等这些日常的消费品为主,何况智能家居类的产品主要还是以男性年轻的消费者为主,女性对这些产品估计也不太感冒。 本地家里有房子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估计会有一部分愿意尝试买来体验一把,但是,由于线上渠道还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大部分用户本身对智能家居系统和产品没有什么概念等种种原因,有这个经济能力消遣这些产品的用户,可能其中一小部分人接触到这类产品。 所以相对中产阶段用户来讲,也只能是存在小部分的消费者。
第三、相对高收入的用户
更大可能会用解决方案类的系统产品,若然是只讲智能单品类的产品,这类用户很多都已经上了一定的年纪,自己通过线上去消费这类产品的可能性也不大,很年经便拥有很多财富的毕竟算少数,算上富二代、官二代、创二代这些同样有消费能力的用来讲,相对来说,可能还看不上这些价格低廉的产品,估计更多还是选择消费那些类似Google Nest 大品牌的产品。
所以讲,除了产品本身之外,用户的消费习惯,市场环境,销售渠道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不满足都有可能导致产品难以畅销。
至于痛点
天气热,远程开空调,回到家就已经很凉快了 天气冷,晚上关灯,打开手机关一下就OK,不用起床了 工作回家累,提前开热水器,回家就可以有热水洗澡了 客厅遥控器一大堆,集成在一个IPAD上控制,桌面上干净多了 回家一键回家模式,离家一键离家模式等,简易化场景控制 离家后,有外人闯入,报警等等 上面这些都是智能家居的卖点,也是实用的功能,部分功能也存在一定情度上的痛处,但真正像大家理解及要求的那种非常痛的点,似乎还有不及。 另外,基于目前市场环境、产品的差异性,操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实施方式也各式各样,用户消费水平及习惯等等原因,都导致了智能家居局面难以打开。 所以基于需求及痛点的分析,可以表面地了解到为什么智能家居行业和市场难推动起来,为什么家居类的智能硬件叫好不叫座。
从需要到想要, 寻求兴趣点和兴奋点
从打开整个市场的角度,肯定需要依靠终端产品智能化及平台来推动,这里不对平台进行详细的分析了。 既然很难从刚需及痛点下手,那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思考,从产品本身入手,能不能做出的产品,可以让用户从需要变成想要,从痛点变成兴奋点呢? 貌似站着说话不腰痛,但我认为,大家的确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求突破点,至于怎么想,怎么做,还是靠大家发散思维和头脑风暴。 所以,还是之前的观点一样,不应该过于强调刚需与痛点,应该寻求兴趣点和兴奋点。
局限于自己的接触面及主观思维,上面是自己对智能家居需求及痛点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管对错与否,请大家多指教。
更多智能家居产品及资讯,请继续关注:智能家居调侃吧 smarthomeb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