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半个月的新机体验会
微软的SuRFace系列产品已经更新到了目前的第三代。粗略计算,这个品牌诞生至今已经快有两年了。虽然初代产品在舆论中保守争议,但厂商的坚持还是让它活了下来,并且目前看起来比诞生之初要好了许多。
身为媒体代表,笔者自认为Surface这种不温不火的局面是由于微软硬件产品的基因还不够清晰所造成的。相比硬件销量上领先的苹果,微软并不输在产品而是文化,亦或者说是缺乏对消费者关于品牌信仰的培植。 6月5日下午,笔者去到微软公司在望京的总部体验了最新的第三代Surface Pro产品。从外表看上去这是一款似曾相识的产品,但诸多新的特性又赋予了它新的使命。体验的过程不算长,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答疑的时间,下面就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微软在北京的总部坐落在东北部的望京SOHO附近 开始前先来回顾一下这款产品的相关信息,毕竟从发布会算到今天也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了。那么在微软人的眼中,Surface Pro 3是一款可以兼具笔记本工作性以及平板电脑娱乐性的全新设备,所以在硬件上它有足够强的配置,便携性上也有足够的优势。
三代 Surface Pro 产品的配置参数对比(数据来自AnandTech)
处理器方面,英特尔第四代Haswell架构的Core i3至i7均有覆盖,显示面板的尺寸提升至了12英寸,并且由于屏幕长宽比例为3:2且分辨率也提升至了1440P的级别,所以在显示内容上要比传统的16:9或16:10的低分面板有很大的提升。
Surface Pro 3提供有五档配置(图片来自微软)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内存容量和存储器容量又在Surface Pro 2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新的选项,其适配的使用人群也从轻度商务用户拓展到了中度的游戏玩家。与其搭档的配件方面,Surface Pen触笔和TypeCover键盘罩也有增强体验的升级。
2 营销总监的讲解答疑时间
笔者清楚地记得上次来到微软总部体验Surface Pro2的时候,官方请到这边来做讲解和QA的是一位对接销售部分的女负责人,可能是因为没有对接过媒体记者的关系,整个讲解、答疑的过程非常的官方客套,很没有营养。
而此次的体验会则明显要好很多,微软公司Surface产品部门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总经理Brian Hall,从美国专程飞过来做这次的专访。从席间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是从Surface Pro初代产品问世之后才开始接管这款产品的。
专程从美国赶过来的Surface产品销售与市场营销总经理 Brian Hall
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除了开始前复习发布会PPT般的讲解之外,Brian Hall先生还留给了我们充裕的提问、答疑时间。虽然笔者更相信自己上手机器后的感受和体验,但同样我也希望听到微软官方对这款产品的定位与理解,以免挑剔的我们过于“吹毛求疵”。 问题一:怎样定位Surface Pro,比iPad强大的平板,比超极本便携的PC? 回答:在Brian Hall开始接受Surface项目的这一年半时间里,微软始终要传递的重点是:Surface Pro是一台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平板电脑。多数购买了Surface Pro消费者会把它当做笔记本电脑来用,同时也有很多时候将其作为平板使用。 屏幕尺寸不够大,这是Surface Pro在充当笔电时消费者最多的抱怨,所以微软这次专门针对这项反馈做了调整。微软希望消费者不要单纯的去拿它和笔电、平板来做比较,Surface无意去抢OEM厂商的饭碗,作为新的产品线它不是其它产品的完美替代品。
Surface Pro 3最容易察觉到的变化就是尺寸增大了
问题二:Surface RT这条线是否还会继续,为什么这次更新没有RT设备? 回答:Brian Hall表示微软目前对RT设备的表现很满意,它对于特定消费者的作用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大量的反馈信息表明Surface 2的尺寸是适合的,我们会继续推广这种屏幕尺寸的产品。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工作上的需求却又无法用iPad来完成工作的消费者。 之所以这一次没有新的RT设备出现,是因为需要做调整的是Surface Pro系列产品。我们之前把Surface Pro做的与Surface RT过于接近,虽然可以兼容Win32 API的应用,但它的便携性与它的机身尺寸是不相符的,所以我们改了前者以体现更多的差异。
微软对于Surface Pro 3的修改意在提升其作为笔记本电脑时的使用体验
问题三:新设备为什么没有等Intel下一代可以做到无风扇的14nm处理器? 回答:对于这个问题,Brian Hall先是反问了提问的记者为什么要使用无风扇的处理器?记者的回答是没有噪音,同时可以提升续航。随后Brian Hall先生跟那位记者开了一个小玩笑,把Surface Pro 3拿到了他的耳边,随后问他是否能听到噪音? 微软可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将有无风扇设计的影响做到最小,Surface Pro 3运行时的噪音控制,散热和续航都处理的非常好,但是微软做不到是缩减有无风扇处理器间的性能差别,我们和消费者都不想做出妥协,就是这么简单。
Brian Hall表示接上Dock底座后Surface Pro 3就可以当桌面电脑来使用了
问题四:新设备有多个档位,但对比MacBook还是觉得贵,对此微软怎么看? 回答:对于中国市场来说,Brian Hall并不认为Surface Pro 3很昂贵。人们总是去拿它和苹果设备作比较,但其实如果将苹果的MacBook Air和iPad Air(行货)的售价加在一起,是完全足够买一个顶配Surface Pro 3的。 消费者觉得苹果的性价比更高,是因为他们把MacBook和iPad拆分开来去与Surface Pro 3作比较,而微软在之前已经做过了解释,新设备是一款融合型的产品,它强调的是整合。微软甚至还未中国用户提供了正版的Office,所以至少从目前来看新的Surface Pro并不贵。
3 大了轻了薄了更好用了
■大了轻了薄了更好用了 新产品的屏幕尺寸增大到了12英寸,表面上看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款大号的“Surface Pro 2”,笔者在上手之后也的确感觉是这样的,产品在硬件设计ID方面展现给用户的东西确实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表面上的东西很容易被人发觉,笔者能看到的各位也都能看到。所以说Surface Pro 3升级屏幕尺寸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加大面板尺寸,提升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可读性这么简单。
在笔记本模式下的Surface Pro 3
■屏幕升级可视面积增加 参数方面,Surface Pro 3的面板从10.6英寸提升至了12英寸,分辨率从FullHD级的1080P提升至了现在的1440P(2160*1440),屏幕的长宽比例也因此从16:9调整至了3:2,PPI则是从208小幅提升至了目前的216。 同尺寸下屏幕越方正其显示面积也就越大,所以即便同为10.6英寸,3:2的屏幕也要比16:9的屏幕显示内容更多。PPI的提升忽略不计,所以面板尺寸升级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它可以多显示四分之一的内容。
Surface Pro 3的屏幕尺寸增大到了12英寸,长宽比例更接近iPad
触控操作的体验也会因屏幕尺寸的增大而有所提升,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笔者在将Surface Pro 3的DPI调整到120%的时候,甚至可以将普通版的Office软件当做触控版的来使用,误操作的概率明显降低了。
■便携性提升内部设计有变 Surface Pro两项与便携性有关的参数分辨是9.1mm与800g,拿去与同尺寸的笔电作比较,很难找到能在这两项数值上战胜它的产品,即便是11英寸的苹果 MacBook Air。
Surface Pro 3的机身重量为800g 机身厚度为9.1mm(iPhone 5s的厚度为7.6mm)
屏幕尺寸的增大,使得我们在对比Surface Pro 3便携性的时候改换了参考系(超极本)。不在拘谨的机身内部空间也有助于微软拿掉原有采用大规模铜管的散热设计,如此一来机身一下子就轻便了。这就是屏幕尺寸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续航无缩水(现场无测试) GPU需要渲染分辨率提升所带来的额外像素,背光板需要打量尺寸提升所带了额外面积。在这些条件下Surface Pro 3的标称续航时间不降反升了两个小时。笔者没做测试,但能感觉到的是现场玩了两个小时,确实没有掉多少电。
4 以新姿态接管笔电工作
■以新姿态接管笔电工作 Core i5-4300U是Surface Pro 3中档配置机型中所采用的处理器,对比其它几档的配置参数和定价来说,这个档位应该会是销量最好也最具普遍代表性的。笔者现场体验的机器也是采用Core i5-4300U的版本。
笔者使用的这台Surface Pro 3处理器为1.9GHz的Core i5-4300U
Brian Hall表示Surface Pro 3可以满足部分游戏用户的使用需求,不过不用测也知道,Core i5-4300U里集成的HD4400核心显卡真的不是用来玩游戏的,所以商务办公依旧会是这款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 为了更好的成为消费者手中的主力工作生产设备,Surface Pro 3完全向消费者的需求做了“妥协”,因为我们不止一次的听到Brian Hall说,他们是如何从消费者的反馈中做了怎样的改进等等。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的说。 ■同屏双窗口提升效率 屏幕尺寸大了,参数上的升级和物理上的变化前面有说这里就不重复了。那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分屏模式(同屏双窗口)可以在高分屏下取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效率提升明显,可读效果也因为面板尺寸的增大而提升了。 ■支架开合角度翻两番 Kickstand是Surface系列产品用来替代笔记本电脑屏轴的设计,这个被转移到机身背部的转轴实现了屏轴的作用,但在非水平面(比如膝盖),老版本的KickStand因为开和角度较小,并不足以为机身提供很好的支撑。
KickStand在最开始的15度角是没有阻尼的 新KickStand的最大开合角度为150度,平置于桌面上即可进入“画布模式”,方便用户触笔创造内容。而对于膝上办公用户来说,除了特别极限的角度之外,Surface Pro 3+TypeCover能够带来近似于笔记本85%以上的使用体验。
15度角之后到150度角需要使用者用力将它掰开 ■二段式的TypeCover 为了外观上的统一,TypeCover的尺寸也变大了, 但键间距并没有同比放大。触控板的面积虽说增大了20%左右,不过对于一款触屏设备来说,这个微乎其微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
新TypeCover的触控板面积增大了25%左右 借助屏幕下方空间和TypeCover上方的褡裢,二者吸附在一起后正好可以让后者与水平面形成一个15度左右的夹角。而在笔者看来,输入效率其实和手感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函数关系,新TypeCover的体验无疑是要加分的。
TypeCover顶部的褡裢吸附在机身下方后可以衬起一个大约15度的夹角 ■Surface Pen 为了还原用户的自然交互语言,新Surface Pen的顶部加入了一个按钮,用来模拟按压式的圆珠笔。打开TypeCover,按下触笔顶部的按钮,屏幕上就会弹出OneNote应用,这个我们熟悉的记笔记过程教一次也就会了。
新版Surface Pen的顶部多了一个按键
笔迹很跟手,屏幕上也做了防误触处理(不响应手的触摸),OneNote中的记录也会同步到云端。对于喜欢用手写笔记录内容的用户来说这个升级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对于笔者这种喜欢用键盘的人来说,还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由于按键的存在所以采用了内置电池的设计(国内比较少见的AAAA电池)
5 价格并不亲民的优质配件
■价格并不亲民的优质配件 Brian Hall除了带来了Surface Pro 3这款机器外,还带了包括ArcTouch蓝牙鼠标、TypeCover键盘保护罩和Docking Station扩展坞在内的配套附件,而至于那根Surface Pen触笔,我们已经将它归为随机附件的行列了。 前面所提到的这些都是来自微软的原厂附件。客观来讲,Surface Pro 3的这几款原厂配件每一款都有着不输于其机身本体的工业设计,这些设计包含了出色的使用体验以及与Surface本体一致的硬件设计ID。
Surface Pro TypeCover的售价为129美元
TypeCover、Docking Station、ArcTouch,这些都是很好的可以用来提升Surface使用效率、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度的配件,但既然作为额外的配件就表明它们也需要消费者付出额外的金钱。
Arc Touch Mouse Surface Edition的售价为69美元
看到好东西就容易忽视性价比这个属性,这可能是每个编辑的职业习惯。所以面对新Surface Pro 3和这些配件的时候,下单购买的冲动随时都有,但我们清楚不能把这种不理智的情绪传给所有的消费者。
Docking Station的售价为199美元
配有实体按键的TypeCover售价是998元,这款配件国内能够买到,另外蓝牙版的ArcTouch鼠标在微软美国的官方商店中售价为69美元(400元),DockingStation售价为199美元(1200元),每一款都算不上便宜。 我们可以为消费者来算一笔账,一个Surface Pro 3配这么一套下来,成本立马就要增加2500元,这还没算上额外与Dock配套的显示器、音箱以及键鼠。 如果是以行业标杆来衡量微软的这套硬件环境,我们很难在挑出什么不是或者是有什么可以拿来作对比的产品。但微软想要向大众消普及这个围绕Surface而建立起的生态系统,售价依然还是个硬门槛。
总结: 其实这么看下来,我们一时还真的说不出Surface Pro 3对比其它类似产品有哪些不足,微软在初代Surface Pro后完全妥协的做法造就了这款完全符合消费者意愿的产品,或许唯一可以拿来说事儿的也就是价格了。 即便是对于那些对新产品线不明感的消费者来说,Surface Pro 3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通过一些列的硬件设计创新,迎合老用户的使用习惯打消他们对新产品的隔阂。当然,微软也承认它并不是为了满足大多数用户而生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