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事写了一篇《穿戴式设备:专注小领域才是大市场》,主要讲的是穿戴式设备在细分领域也许能找到更大的市场,文中也提及到了老人需求。对于现有的健康管理手环来说,更多的是针对社会消费主力军,老人可能不适合佩戴。(这里的老人指的是70多以上岁的长者。)
上周小编请假一个星期回老家探望老人,在此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探讨一下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健康管理手环。
数据给谁看?像市面上的Jawbone UP、Fitbit等健康管理手环来说,它们会把一些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反馈到手机的App上。按我们看来,这种人机交互已经非常傻瓜化。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可能就是个大麻烦。以小编的外公为例,教会他使用手机拨号已经非常不易,偶尔还会忘记。对于他来说,手机就是打电话的,App反而会给他造成恐慌。(记得有一次,他错点了一个计算应用,然后慌忙过来问我,手机是不是坏了。)
哪怕部分老人懂得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上的App,他们不一定会对里面的数据给予重视。换句话来说,数据更应该给家里的年轻人看,他们能够通过一些标准来推测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如果这种说话成立的话,老人专用的健康管理手环更应该内置一张SIM卡,通过网络把所有的数据都发送到家属的手机App上。
这样一来的话,哪怕是远在他乡的家属,也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并给予一定的建议。比如说老人的血压偏高,就叮嘱他们吃药或者去医院检查一下。
能够预防紧急事故给家里老人配手机,除了方便随时联系他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证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通知家人。但是老人并非时刻把手机带到身上,万一不幸碰上心肌梗塞等病发,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也许只能勉强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就是说,比手机更靠谱的,可能是健康管理手环上的某个按钮。考虑到电池续航等原因,它们不一定要实现通话功能。它们只要把警报信号和GPS定位信息发送到老人家属的手机App即可,其他事情则交由App处理。为了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家属身上,这种警报信号应该是一对多的。
再牛X一点的话,健康管理手环的公司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说实时监测穿戴者的数据,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举个例子,倘若某个穿戴者的血氧、心律突然间有较大的波动,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公司不妨向家属发出相应的通知,让他们打电话去确认情况。
以上皆是个人结合家里老人的一些情况而提出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相关文章:
Fitbit Flex:不到100美金的智能健身腕带
用户体验:智能腕带Jawbone Up 评测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